科研成果
- 王斌、刘柏煊:美国非营利新闻的基本理念、生产模式与可持续性2015-09-22
- 周小普、孙媛、刘柏煊:电视节目收视率价值再辨析2015-09-15
- 王润泽、肖江波:近代新式媒体融入中 国社会的路径一一以1876年江南“妖术”案《申报》表达为核心的考察2015-09-08
- 陈力丹:马克思恩格斯论“独立报刊”2015-09-01
- 陈力丹、李林燕:坎坷之路上的菲律宾新闻传播业2015-09-01
- 杨保军、朱立芳:伪新闻:虚假新闻的“隐存者”2015-08-01
- 陈力丹: 新闻从业者对职业道德的无知和淡漠令人愕然——对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谈近期几起新闻伦理事件2015-08-01
- 倪宁、董俊祺:重新定义广告 —从戛纳国际创意节主题的演变说起2015-08-01
- 王之月、俞哲旻、彭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新闻——以《纽约时报》 专题“租房还是买房” 为例2015-07-01
- 陈力丹、刘逸希:中共旅欧支部机关刊物《赤光》2015-07-01
- 蔡雯:新闻传播教育的新使命2015-06-01
- 陈力丹、杨艺:传播即博弈?——基于对“博弈”滥用现象的研究2015-06-01
- 赵云泽、张竞文、谢文静、俞炬昇:“社会化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一组至关重要的概念的翻译和辨析2015-06-01
- 黄河、刘琳琳:风险沟通如何做到以受众为中心一一兼论风险沟通的演进和受众角色的变化2015-06-01
- 陈力丹、谭思宇、宋佳益: 社交媒体减弱政治参与——“沉默螺旋”假说的再研究2015-05-01
- 姜日鑫、王之月、彭兰: 复杂国际问题的全景式呈现——以半岛电视台Palestine Remix专题网站为例2015-05-01
- 彭兰:新媒体用户:更主动还是更被动2015-05-01
- 张迪、古俊生、邵若斯:健康信息获取渠道的聚类分析:主动获取与被动接触2015-05-01
- 彭兰:内容”转型为“产品”的三条线索2015-04-01
- 李彪:微调与强化:社交网络时代媒体监管政策及其走势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