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
作者: 时间:2011-10-21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联合主办,云南电视台和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40余家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及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司级巡视员黄忠彩,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刘绍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和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在会上宣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发来的贺信。云南大学副校长武建国主持了开幕式。
在15日上午进行的“云南的声音:民族传播研究专场”的研讨中,云南大学郭建斌、孙信茹、张静红和西双版纳报社副总编玉康龙分别作了《从电视到电影,从“独乡”到“康区”:兼谈传播研究的民族志取向》、《广告与民族文化产业——经济人类学视角下的广告解读》、《太生还是太熟?——普洱茶升温和降温事件中的文化批评》、《西双版纳报傣文报发展经验及思考》的主题发言。
15日下午举行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研究报告(1949-2010)》研究成果发布专场报告会。会上,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东北及北京等十余个自治区和省市的课题组负责人,向大会作了研究报告的专题汇报,内容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成就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今后的对策与建议等。
16日,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受众传播及传播效果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产业化发展研究;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民族形象、国家形象与国际传播;数字传媒技术、媒介融合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地区媒介素养教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媒介化生存研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少数民族地区跨文化传播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知沟问题及对策研究;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理论建构;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历史观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特点研究;多民族聚居区信息传播研究;跨境民族与信息传播研究;面向东南亚的对外传播策略与方式;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新闻业发展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17日,与会人员从昆明前往红河州甲寅乡作夫村进行了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状况实地考察,参观了当地的民族文化陈列室和中国最大的蘑菇房村落,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进行了联欢与交流。
18日上午在红河州首府蒙自的红河学院报告厅举行了红河民族文化传播专场报告会。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部长伍皓介绍了红河州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重点谈了红河州在民族新闻信息传播、民族文化传播以及历史文化传播方面的思路、经验和做法。300余名与会代表和红河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根据论坛组委会的决定,下届论坛将于明年在广西大学召开,由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据悉,由论坛组委会组织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研究报告(1949-2010)》将在今年年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