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中心新闻

“新中国舆论学研究三十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作者: 时间:2016-11-19

2016年11月19日,由本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承办的“新中国舆论学研究三十年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三十年纪念研讨会”在世纪馆召开。来自全国的20余位舆论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50多家媒体及业界精英与现场近百名观众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对中国舆论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体系建构、以及新技术背景下的研究转向等多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搜狗公司CTO杨洪涛等先后在论坛开幕式环节致辞。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自1986年11月著名新闻学者甘惜分教授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舆论研究机构和民意调查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坚持关切社会现实,注重实证调查的传统,在我国舆论研究和民意调查领域,成效卓著,独树一帜,在三十年发展中突出体现了三大特色:一是遵从思想创新和理论为重的学术目标,坚持理论学基础理论和理论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二是注重研究团队的搭建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形成了理论共享,各有所长,老中青结合的学术群体;三是恪守严谨扎实的学风,系统的积累舆情数据资料和不断的开拓舆论研究的方法。

孙凯副局长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媒体格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专业新闻媒体影响力正日渐式微,百度、微信等IT工具和社交工具借助巨大流量优势聚合了大批受众。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平台已使得媒体演变为普通人能够便捷参与的共同舆论工作,内容发布和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如何应对当前的舆论复杂形式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已成为摆在政府和学界面前突出的难题。

史安斌秘书长表示,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中,事先民意调查和最终结果大相径庭,给民意调查和舆论学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当前在新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格局大变动下,特别是在大数据、社交媒体崛起的背景下,舆论学研究和民意调查应有一个全方位的范式转换,中国的舆论学者也应该在世界的舆论学的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中国的方案。

杨保军副院长在致辞中提出,伴随中国政治、经济全面发展和转型,中国舆论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几任领导的组织下,在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公认的丰硕成果。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人类技术的整体突飞猛进,舆论研究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当前,虚拟时空、虚拟社会、虚拟主体的生成,正在改变着以往相对单一的现实时空、现实社会、现实主体的人类整体活动结构与活动方式。在舆论学的视野中,虚拟时空中的舆论并不虚拟,它与现实时空中的舆论具有同样的现实性,现实时空与虚拟时空中舆论的贯通性、融合性、矛盾性、冲突性是导致当前舆论场域极为复杂、丰富的主要根源,也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大的时代性问题。

杨洪涛表示,中国互联网自1994年中国人向海外发出第一份电子邮件,到今天已有22年时间;在这22年时间里,互联网已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网络已成为了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是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开始出现迅速的变化和发展,成为了网民表达自身社会生活、社会交往方式的重要载体,并在很多的新闻事件、社会实践中发生其影响和作用。基于此,搜狗公司希望能够和新闻学、舆论学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合作研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