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中心新闻

郑保卫主任应邀出席“2014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14-09-02

8月30日-3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应邀出席了“2014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并作为点评嘉宾参加了“社会治理与体制创新”专场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主持开幕式。

在上午的主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院士以《低碳发展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了主题发言。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刘燕华以《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转型》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原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以《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为题做了主题发言。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以《我国CO2排放峰值的条件与目标》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晓西以《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讨论》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大地以《中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为题做了主题发言。

解振华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推进低碳试点等手段,实现201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8.56%,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努力探索以低碳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解振华强调,下一步要将低碳发展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加大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加强碳排放管理和考核,研究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逐步实现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郑保卫教授在点评中谈到在“低碳发展的社会治理”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社会性事业,任何一项社会性工作,要想最终取得成效,达到目的,都要搞社会推广和社会治理,都要有社会的投入和公众的参与,低碳发展也是这样。他强调,要建构政府、媒体、NGO、企业、公众“五位一体”的低碳发展社会治理的行为主体,同时要形成“政府主导、媒体引导、NGO推助、公众参与、企业担责”的“五位一体”的行动框架。他指出,从目前情况看,这五个行为主体中都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行动力度不大、实践效果不好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形成一股促进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合力,积极投入到低碳发展的社会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去。

本次研讨会共有一个主题论坛和七个分论坛。主题论坛是“2050年的低碳中国”;七场分论坛分别围绕低碳发展与经济转型、低碳发展与产业和科技革命、国际气候体制与国际政策、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与政策创新、碳交易与市场机制创新、低碳发展与地方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国内的200多名气候变化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NGO、企业代表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议题,系统总结和评估我国低碳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应对气候变化和和低碳发展目标要求,集思广益、创新思路,从多个视角为我国推进低碳发展建言献策,发挥智囊团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高度、宏观层面、各个领域作好长远谋划。为作好中国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集中38家权威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学者近300人,从宏观理论、重点领域、政策保障、典型案例等不同方面,对我国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低碳发展总体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的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政策体系以及保障措施,为我国制定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重要参考。

“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作为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邀请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共同聚焦我国低碳发展思路,向全社会宣传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低碳发展涉及的重要领域和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