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中心新闻

郑保卫主任应邀出席“2014海洋文化传播与海洋文化产业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基调发言

作者: 时间:2014-11-18

2014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应邀出席了在杭州举行的“2014海洋文化传播与海洋文化产业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了题为《论我国海洋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与策略思考》的基调发言。

郑教授在发言中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一命题已引发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而在全球范围内,围绕海洋权益问题所展开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对各国海洋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它决定着世界范围内海洋竞争的格局、走向及效果。海洋文化是海洋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间的海洋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体现为海洋文化的竞争,从这一意义上说,海洋文化传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郑教授说,历史地看,我国海洋文化传播古已有之,它应时而生,顺时而兴,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如今我们加强海洋文化传播的意义在于助力建设中国特色海洋生态文明,实现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战略转型,从而使海洋真正成为生态意义上的“纯净之海”;经济意义上的“财富之海”;政治意义上的“合作共赢之海”与文化意义上的“思想交流之海”。

对于如何看待我国海洋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郑教授认为,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从国家形象塑造的角度和和以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思路来实施我国的海洋文化传播。

在谈及我国海洋文化传播的策略时,郑教授指出要根据我国海洋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来制定具体的海洋文化传播策略。他提出要用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来审视和传播中国的海洋问题,同时还要从中国国情和中国国家利益出发来认识和传播国际范围内的海洋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强我国海洋文化传播的行动自觉与行为自信;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进行海洋文化传播;要用“互联网思维”来统筹海洋文化传播,藉此来拓展海洋文化传播的视角,实现海洋文化传播的目标。

郑教授在发言中还结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近年来的实践,对如何打造海洋文化传播的国际平台,提升我国海洋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了建议。郑教授最后总结说,海洋文化传播对于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塑造国家的海洋形象,助推国家的海洋战略至关重要,其相关研究大有可为。

此次国际会议由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浙江大学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华社CNC海洋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承办,会议的主题为“开放、和谐与共享:全球化格局下的海洋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100多位来自国内外海洋文化与产业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参加了会议。

在15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航、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教授等致辞。他们对会议聚焦传播“蓝色文明”给予高度肯定。浙江大学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在会上作基调发言的还有法国勃艮第大学Daniel RAICHVARG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开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曲金良教授和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项仲平教授。

15日下午会议分5个专场进行分组研讨,郑保卫教授主持了“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专场的研讨会。

会议期间,郑保卫主任还会见了应邀参会的法国传播学会主席、法国勃艮第大学Daniel RAICHVARG教授,就相互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郑保卫主任做基调发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