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校友讲坛第二十一期 | 靳雷:新闻中的变与不变
作者: 时间:2019-04-01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否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新闻工作中,是衡量其新闻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人大新闻学院校友靳雷用自己在新闻岗位上近30年的亲身实践为大家上了生动一课。
3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演播厅,新闻学院1986级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靳雷在第21期校友讲坛暨经典新闻作品案例分析课上进行了题为“新闻中的变与不变”的讲座,和大家分享了她新闻工作中的点滴经历以及对媒介融合下新闻业变革的认识。
迷失:崩塌的自信与再认识
就业是大学生十分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当天的听众中有许多是应届毕业生,靳雷对当前新闻传播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她说:“同学们学习了几年新闻专业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十足的‘小白’”。 实践操作与理论的不匹配,让很多人面临着所学知识没有施展空间的窘境。工作任务上的困难、外界的竞争压力和领导的不认可,使很多刚就业的新闻专业学生产生了挫败感。就业是大学生十分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当天的听众中有许多是应届毕业生,靳雷对当前新闻传播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此外,在更为宏观的社会背景上,新闻工作者还经历着“收入不够高,社会地位在下降”的无奈。靳雷说,记者每天要面对工作压力、社会舆论、新闻失实等各方面的问题,记者的代名词从“无冕之王”变成了“新闻民工”。
“面对工作以后可能产生的挫败感和自信缺失的情况,我们要学会重新认识自己”。从学校到职场,有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靳雷强调,要了解自己所服务机构的定位、性质,并据此调整自身定位。在互联网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时刻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接触新工具、掌握新本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重建:新闻学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初出茅庐屡屡碰壁,关键是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新闻专业学生的自信从何而来?靳雷认为,质疑的态度、调查的方法、求真的信仰、务实的写作,是新闻学习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这种教育都将使我们受益。
靳雷表示,“质疑的精神和多方求证的态度,是新闻学子的宝贵财富。”互联网信息的发布速度快,新闻反转层出不穷,这正是因为许多新闻发布者缺少专业媒体发布流程中的“质疑”和“求证”。受过专业训练的新闻人,每看到一则新的消息,都应该冷静对待,并着手对新闻事实进行核查。
对于调查方法,靳雷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职场新人常常忽视的四个问题:案头、现场、求证和尊重。正式采访前,记者应该对事件及当事人做好周密的资料搜集和调查工作,这样也能确保采访时的提问都问在刀刃上。
“现场应该是记者魂牵梦萦的地方。”靳雷说,而现实中,随着技术进步,一些记者“能打电话的就不去现场采访,能找资料的就不去问”。她认为记者工作的本质就是亲临现场,那是给记者带来无限动力的地方。当然,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受各种因素影响,记者即使身处现场,仍有可能离真相很远。这时,就需要记者进行多方求证,甚至相互印证,发现真相。
专业的新闻人应坚持务实的写作,避免被情绪左右。客观真实地呈现新闻事实,是每个记者应尽的责任。
初现:媒体融合中的变与不变
靳雷在讲座中以广播为例,解释了媒体融合中的“变”。对于传统上作为音频媒体的广播而言,一是平台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广播渠道外,各种音频集成平台应运而生;在这些平台上,广播不再“稍纵即逝”,而可以反复收听。与此同时,广播内容也以图文、视频、动漫等方式呈现在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上。二是收听模式变了。广播在新媒体端的收听突破了以往的线性收听、“约会收听”模式,点播收听越来越成为主流收听方式。这对广播节目的营销推广方式、广播品牌运营模式,甚至广播节目的内容、时长、包装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职业广播人面临巨大的挑战。三是竞争对手多了,竞争对手从原来的同行,到新媒体、自媒体甚至是普通用户。四是流程复杂了,以前传播渠道单一,只专注做节目播节目,但现在媒体会更关注传播效果,内容是否“抵达”用户,会仔细去思考如何吸引用户,思考流程、内容、形式与推广上的优化。五是工作职责多了,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越来越成为复合型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以往的采写编评、摄影、剪辑等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不同渠道的特点,并据此适配内容,对我们的业务涉猎范围、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新闻传播业随时代变化发生巨大变化,但靳雷认为,经典新闻学理论与方法并没有过时。
“真实的内容依旧靠扎实的采访才能获得——这是我们传媒学子的专业特长和看家本领”,靳雷说。专业的采制是必须的,大众传媒依旧靠它持续不断的专业生产能力被用户所需要。
媒体融合时代也放大了一些传统采写方法的现实意义,比如细节的运用。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吸引用户注意?捕获细节,让用户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比以前更为重要。
比如,新闻写作中为读者着想的传统。以新闻标题为例,靳雷认为应该拒绝“标题党”这种没有信息量的钓鱼式标题,要最大程度地为用户着想,做到题文相符。
再比如,新闻报道,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要更感性、更接地气,才能让报道更好地到达受众。靳雷表示,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稿件,善用短句、比喻,会总结,让用户听得懂、能明白,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好文笔。
最后,谈及自己的从业经历,靳雷表示很感慨和动情,她说:“到现在为止,我从事新闻行业已经快三十年了,从未后悔过。人大新闻系和央广共同塑造了我的人生,让我有见识、更宽阔。我从我的采访对象身上收获感动,从他们的经历中感受责任。作为记者,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推动社会一点点地进步,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因为采访而更加丰富。”
文字:张佳欣 刘嘉旖 代梦梦 马茜茜
美编:新媒体中心 林珂莹
编辑:代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