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2013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郑保卫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主旨讲话
作者: 时间:2013-12-0912月7日,“2013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此次论坛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为主题,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本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主旨讲话。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以及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闻记者》杂志社等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包括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985创新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以及内地和台湾、香港一些新闻与传播院系、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与学科带头人。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召集人、原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发来贺信,祝贺大会召开,并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势下认真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科深化改革的各项有关事宜,推动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的深入发展,将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科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在开幕式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代表暨南大学致辞。他首先介绍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教师构成、招生与就业情况,并提出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国家对人文与社会学科大力支持与推动的有利形势下,新闻学与传播学科要及时抓住机遇,尊重学科规律、积极调整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与变革对传媒人才的新需求,有效应对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和挑战。
正在暨南大学访问的台湾世新大学赖鼎铭校长在开幕式的发言中介绍了世新大学在台湾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发展态势。他说,世新大学被称之为台湾的“传媒大学”,一万多名学生中有6000多是传媒专业的。世新大学已经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内地知名大学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他希望今后能在学术和文化交流方面同更多内地兄弟高校建立联系。他认为,进行智库建设、开展智库问题研究,既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将自身社会责任付诸现实的重要途径,更能在客观上有效促进社会的变革与体制的更新。换句话说,作为学者如果能把自己的研究与执政者进行对接、交流,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给他们作为政策参考,不管对于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一种双赢的效果。
会议主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作了题为《发挥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积极功能 为国家经济社会和传媒业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主旨讲话。他在讲话中阐述了国家智库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基本功能与作用,以及今后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国家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中的目标和方向。他认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国家智库建设中可以发挥决策咨询、学术研究、舆情调查和人才聚合的功能。他提出今后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国家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中需要注意增强七个意识,即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驱动;增强服务意识,服务国家急需;增强创新意识,实现创新目标;增强国情意识,构建特色理论;增强协同意识,推进学科交融;增强国际意识,扩大对外交往;增强团队意识,聚合国家团队。
在论坛上作大会发言的有罗以澄、马胜荣、张昆、熊澄宇、张国良、石义彬、雷跃捷、丁柏铨、蒋晓丽、吴信训、邵培仁、孟建、李建伟、段京肃、肖东发、刘卫东、史安斌、龙耘、王宇、王晓红、廖圣清、滕朋,人民日报的夏珺、国家广电总局的庞井君,以及台湾世新大学的陈清河和香港浸会大学的黄煜、赵心树等专家。
与会专家围绕新时期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研究重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来自新闻、信息和新媒体传播实践的各种挑战,从各自的专业背景、思考重点和研究领域出发,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讨。大家集中讨论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如何在国家智库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积极功能和作用;如何积极响应并贯彻国家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宏观部署;如何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避免各种不良倾向,以求学科与专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将新闻传播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相结合,在新旧媒体融合过程中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等问题。
在智库建设层面,大家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学术研究中既维护学者思想上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又能为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建言献策;如何在明确划分智库层次与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特征和属性,并努力做到智库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处理智库建设中的数据与信息整理、选择与分析;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结合“草根”的力量,发展民间智库作用,充分反映民生民意;如何建立智库的科学管理体制,完成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与评估体系等问题。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新闻与传播院校在智库建设方面的资源整合,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只有充分凝聚现有的学科优势与学术资源,并积极接纳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与传播学科“智慧的力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最后,郑保卫教授作了会议总结。他认为,此次论坛的最大特点是主题集中,大家紧紧围绕主题,深入研讨,很有成效,为今后的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他谈到,通过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一是智库建设很有必要;二是新闻学和传播学在智库建设中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可以大有可为;三是智库建设要明确目标和方向,找准路径和方法,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四是必须处理好应用对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两者相结合的问题,要利用自身的长项基础理论研究来解答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最后他还指出,这几年很多新闻院校,特别是很多研究基地,已经在智库建设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平时做的大量工作自觉不自觉地其实已经属于智库性质的事情了,今后应该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自觉。他希望能够利用论坛这个平台聚合全国新闻与传播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组建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性学术共同体,直接承担智库建设任务。不管智库建设,学术研究也好,大家都应当有所作为,为搞好国家智库建设,为促进学科繁荣发展,为提升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国际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坛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支庭荣教授主持。开幕式后的大会发言分别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以澄教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主持。
“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是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个学术会议,自2011年在北京举行首届会议以来,迄今已经举办了三届,去年的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致辞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致辞
台湾世新大学校长赖鼎铭致辞
开幕式主持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以澄教授发言
新华社原副社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发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985创新基地主任熊澄宇教授发言
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985创新基地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义彬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教授丁柏铨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蒋晓丽教授发言
上海大学文科处处长吴信训教授发言
浙江大学文学部负责人邵培仁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85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孟建教授发言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段京肃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肖东发教授发言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耕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发展处副处长王宇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部副部长王晓红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廖圣清教授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腾朋教授发言
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珺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发言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发言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赵心树教授发言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