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中心新闻

“中美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比较”边会在多哈举行

作者: 时间:2012-12-03

“中美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比较”边会在多哈举行

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公众均支持政府应对气候变化

边会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与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团队共同主办

12月2日,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与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联合主办的“中美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比较”边会,在卡塔尔多哈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中国气候传播中心主任郑保卫在致辞中表示:“尽管各个国家国情不同,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公众的认知也各有差别,但我认为,在学术上进行比较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了解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状况,提升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边会由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负责人安东尼教授主持。他介绍了耶鲁大学项目团队多年来坚持开展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度调查的情况。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执行主任、乐施会政策倡导部传播经理王彬彬介绍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最近完成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的主要结论。之后,两国学者通过相关数据比较了中美公众在气候变化认知方面的情况。参加边会的印度学者Jagadish Thaker也介绍了印度相关调查的情况,同时与中美两国的相关调查结果也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三国公众均支持政府应对气候变化。

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连续多年对美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其结果显示,美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真实存在的认知,从2010年的57%增长到了2012年的70%,此外,2012年有77%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安东尼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美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原因。他指出:“美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度的波动与极端天气事件、美国经济和失业状况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王彬彬介绍了《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的一些主要结论:93%的中国人不同程度地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69%认为中国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78%的中国人对气候变化表示担忧;89%的中国公众认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等。王彬彬解释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认识并感知到中国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但是对于具体问题的认知还不够,比如对气候变化影响粮食安全的认知度就比较低。此外, 应对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一家的事,需要全民行动,进一步提升公众认知和自觉行动意识,这也是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中美学者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两国公众的相同之处在于大多数人都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都支持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公众认为自身经历过气候变化的比例为60%,而美国公众的比例只有38%。另外,中国公众认为自己当前已经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比例更高,并认为气候变化将会引发更多灾难。 王彬彬分析说:“相比美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大多数中国人仍生活在农村地区,靠天吃饭,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他们生产、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贫穷人更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受害者。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公众认为自己已经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和认为自身经历过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美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印度学者Jagadish Thaker在会上提供了该国公众调查的相关数据:72%的受访者相信气候变化正在发生;61%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表示担心;5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需要尽最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Jagadish解释说:“由于印度的调查偏重城市,而不是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因此不太具有可比性,不宜直接同中国和美国的公众调查作简单对比”

来自美国、中国、英国、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乌干达、也门等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NGO人士和听众参加了此次边会。一些来宾就美国政府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以及中美两国在气候传播领域的交流合作等问题,与调查结果发布人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此次边会是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与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自今年4月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共同组织的第一次研讨会,也是中国、美国以及印度学者第一次通过发布本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调查结果的形式,将三个国家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的调查结果带到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这将有助于发挥民间力量在促进与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作用。

郑保卫教授在致辞

安东尼教授介绍美国公众调查情况

王彬彬介绍中国公众调查情况

Jagadish Thaker介绍印度公众调查情况

安东尼、郑保卫、王彬彬和Jagadish Thaker在主席台上

加强学术沟通合作  推动公众参与行动

——在多哈“中美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认知状况比较研究”边会上的发言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保卫

各位嘉宾、朋友、女生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我们今天的边会。这次边会是由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和我们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共同主办的。刚才耶鲁大学安东尼教授作了很好的致辞,在此我也代表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对各位嘉宾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美两个气候传播项目的研究机构合作举办此次边会,充分显示了传播与沟通的重要意义,可以说今天的边会本身就是传播与交流的产物。

我们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关注其他国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期待与国外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因为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议题,而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关注和全球治理的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沟通交流,合作共赢是必然的选择。在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领域也是这样,它不仅需要各国政府的联合行动,也需要加强学术界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研究气候变化和气候传播的学术共同体。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们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与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实现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为了学习借鉴耶鲁大学的研究经验,今年年初我们中心特意派出李玉洁前往耶鲁大学访问学习。4月,我和中心执行主任王彬彬访问了耶鲁大学,商谈合作事宜。今年6月我们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成立顾问委员会,特别聘请安东尼教授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在我们进行“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的过程中,得到了安东尼教授及其团队的学术支持,在此我们深表感谢。

整体看来,发展中国家进行公众气候变化认知调研和开展气候传播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可以说我们所作的这次“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具有重要的探索和开拓意义。今后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推进。因为了解中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状况,是提升公众气候变化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使其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起点。

我想,尽管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比如我们今天边会研讨所涉及的美国、中国,以及印度这三个国家,各自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公众的认知状况也各有差别,但我认为,在学术上进行比较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了解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状况,提升各国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为了给全人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一个“美丽世界”,让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国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在座各位的努力。再次感谢大家对我们边会的关注和参与,期待边会能够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2日于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