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中心新闻

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第二讲:张迪教授主讲战略传播视角下的国际传播实践

作者: 时间:2022-05-28

5月27日晚,新闻学院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第二期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线上主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迪教授以“战略传播视角下的国际传播实践”为题,讲解了战略传播的内涵及其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

1.jpg

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权主持讲座。她表示,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目前,仍有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学术回应,如何在学科视野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前新闻与传播研究的题中之义。孙权介绍,张迪教授具有丰富的国际传播研究和实践经验,此次由他主讲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将对同学们提升国际视野,增长学术素养大有裨益。

本次讲座中,张迪解读了战略传播的概念和定位,并通过国内外有关战略传播的鲜活案例,集中阐述了战略传播思维的内涵及应用。

张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5·31”讲话对我国国际传播的定位做出了明确表述,强调“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基于此,战略传播可被定义为:组织机构有目的地利用传播达成其目的或使命。它主要由四大步骤构成:前期调研、战略策划、策略实施和效果评估。

具体来看,前期调研主要包括环境分析、组织分析和公众分析;战略策划主要由目标确定、传播规划、核心信息等细分步骤组成;策略实施则围绕渠道选择、活动设计以及创意策划展开;而最后的效果评估则涵盖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评估。其中,目标的设置尤为重要,它是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评估的前提。

战略传播的思维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组织和国家的传播活动中。张迪援引了两个案例来阐释战略传播思维在国家层面的运用。其一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调整。在当时,由于国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向,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也随之变化,其策划和设置主要服务于党中央的中心任务,并在实践中进行一系列部署,最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二是马歇尔计划中的宣传策略。为恢复西欧经济、对抗苏联以及增强其在西欧的影响力,美国依据西欧人的心理偏好,实施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以改变民众对马歇尔计划的偏见。如资助制作电影、发行杂志和报纸、普及欧洲复兴计划、介绍美国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以及展开劳工宣传等,这些举措均有效改变了欧洲民众对马歇尔计划的认知和态度。

张迪认为,战略传播与新闻传播存在一定差异,战略传播思维对新闻传播有借鉴之处。如前期充分调研、把握核心信息、考虑传播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到性等。同时,以战略传播为导向的新闻传播也应符合新闻规律,不断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内容的可信度。

最后,张迪向大家推荐了一部名为 American factory 的影片。他总结道,不论是商业传播还是宏观层面的国际传播,都需要经历从目标设定到目标规划,再到项目执行、落地的完整流程,传播效果有赖于此,这就是以战略传播视角实践国际传播的方式。

本次讲座为新闻学院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第二讲,接下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将继续组织相关专业教师面向全校师生主讲专题讲座,运用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知识解读疫情防控形势与政策。欢迎全校师生关注、参与!

文字:李宇亭 郝泽宇  编辑:文盈盈

(原文已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