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中心新闻

风雨十年&砥砺前行——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 时间:2013-12-15

12月15日,“‘风雨十年·砥砺前行’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建设十周年暨全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媒体代表围绕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十年历程,进行了深入研讨。

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和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原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等几位被誉为新闻发言人“黄埔一期”的知名新闻发言人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的新闻发言人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渠道与手段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始于1983年外交部,但真正的制度化发展是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以后,卫生部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举办了67次新闻发布会,成为我国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标志。

郑保卫教授在代表主办单位的致辞中,从政治、社会、公众三个层面谈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他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党和政府推进民主进程、增强政务透明和实现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实现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大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举措。他指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素质、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敏感性、表现力、行动力不足,缺位、失语、乱语现象严重,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他建议,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为新闻发言人健康成长提高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加强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素养、能力和水平;实现对新闻发言人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赵启正院长结合十年来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指出,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是政府制度的创新,更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新闻发言人应当“从有到优”,今后要更加重视提高质量和效果。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对广大公务员队伍进行普遍培训,使他们学会和适应在无所不在的社会监督中工作,学会和适应在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下工作,学会和适应在众说纷纭的网络环境下工作;二是新闻发言人要增强议程设置,特别是新闻议程设置的能力;三是要给予新闻发言人足够的工作平台,针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要长期坚持。他指出,新闻发言人要具备三个重要素质,分别是: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兼修文化;讲究逻辑,有理有节,善待记者。在新闻发布中,“有理不在声高,有理在人心”。

史安斌教授在发言中对中美新闻发布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比较。他指出,传统新闻发布渠道“第一落点”已经丧失,新闻发布受到“信息娱乐化、观点话题化”的挑战。他建议,今后新闻发言人应设立准入机制,设置“全知全能”的授权机制;要采用叙事模式设置议题,对话模式回应关切;使用全媒体语言发布核心信息。

王旭明围绕文化软实力与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新闻发言人要有激情,要特别热爱自己的岗位;要敢说、善说,不能说谎;要善于答疑,没有答疑,就没有新闻发布质量的提高。

毛群安从公信力角度对新闻发言人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新闻发言人制度要做到“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公众理解”三位一体,以建立和维护公信力作为核心。他提出了要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发言人制度,信任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他认为,新闻发言人不是为突发事件而生的,日常的新闻发布更重要。

武和平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改变、两个突出、三个原因、四个机制不适应、五种建议”。他指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是,从过去“基本不说”到“基本要说”,从“以公开为特例”到“以公开为常态”;两个突出的问题是,重事件处置、轻舆论引导,不愿说、不敢说;在被迫公布真相时又不会说、不善说;三个原因是:观念滞后,方法陈旧,机制缺失;四个机制不适应是,新闻发言人面临网络舆情发展迅猛与处置引导决策迟缓的矛盾,舆论传递的无限开放性与一地回应的局限性的矛盾,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工作程序过程性的矛盾,网上网下互动过程的隐蔽性突发性与党委政府引导资源的分散性的矛盾;五条建议是:完善新闻发言人日常工作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干部引导舆论的评价体系,完善国际传播战略。

孟建教授表示,十年中,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其过程虽然曲折,但却快速推进,举世瞩目,值得肯定。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国家、部委、省三级体系,向地市级纵向延伸,向党政军横向延伸。他指出,过去十年中,我国实现了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重大突破,新闻发言人队伍不断壮大,多方位推进,发布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下一步,要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改变新闻发言人“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问题。

双汇集团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刘金涛做结合2010年双汇瘦肉精事件,谈了参加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收获。他表示,双汇集团在经历瘦肉精事件不久,他参加了新闻发言人第八期培训班。随后,双汇集团以文件形式确定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保证与新闻媒体充分的沟通。

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畅从媒体与政府的关系角度做了发言。他结合采访中的几个实践案例,提出了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议。他指出,新闻发言人要坦然面对事实质疑。

人民网舆情监察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指出,新闻发言人发言的角度和尺度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态度。我国传媒的升级换代,带来了以传统媒体为主的“第一舆论场”和以网络媒体为主的“第二舆论场”的两个舆论场,网络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教授主持了研讨会并作了精彩点评。他指出,与会专家对中国政府新闻信息发布制度进行了诊断,开具了许多药方,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原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教授主持会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发言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发言

公安部原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发言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发言

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畅发言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发言

1.jpg

双汇集团副总经理刘金涛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左)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右)在会上交流

2.jpg

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左三)和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左一)、原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左二)、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会议现场

3.jpg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