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中心新闻

学术会议|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

作者: 时间:2020-09-02

8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举办线上暑期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以“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主题,围绕如何建立起自觉的问题意识如何实现问题与方法的匹配如何让追赶热点的研究转变为真正有意义的学术成果等问题,来自国内外新闻院校的百名专家学者师生齐聚云端展开研讨。

致辞

暑期工作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润泽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雯教授致辞。

蔡雯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欢迎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同学们。她讲到,“新闻传播的问题意识和方法途径”工作坊通过网络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还是第一次人类当下面临危机需要更充分的沟通和理解新闻传播学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感兴趣的“显学”,本学科的理论创新是国家的期待,也是研究者们所向往并有可能去实现的目标。

专题讲座:新闻传播的问题意识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黄旦认为,学术不是技巧。目前学界存在的问题有三个:1、提不出问题;2、提不出有新意的问题;3、不知道问题是否有价值。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大量阅读,找到问题所在,改变提问方式,不断追问。其次,除非必要,不要提关系类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意义一定要落在问题的特殊性上,不要把问题作为一个个案,应验证一个普遍的结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杨保军讲到,问题源于研究。第一,学问的道理很朴素,发现问题的道理也很朴素,讲出来就是常识。第二,问题来自研究,做的研究越多,问题就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第三,研究就是找问题,找办法,找答案,学习的目的在于最终创造自己的思想。关于问题的其他来源,杨保军教授指出,问题来自阅读、来自观察、来自思考、来自交流,还来自写作,作为研究者应该多读书,多思考,找到自身核心的、稳定的兴趣。

王润泽教授对黄旦教授和杨保军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提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学术不是技巧而是一种人生,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两位教授都强调阅读,我们所阅读的很多西方经典理论,它们都是针对西方社会的某一个问题,如果把经典产生的背景了解清楚了,我们就能够更明确地理解它的指向。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以“跨学科视野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为发言主题,他指出,跨文化传播来源于全球化,又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伴随着社会流动,人们为了生存进行文化适应,这就引出了“跨文化传播如何可能”的追问,不同的学科在特定语境中进行追问,形成主体间、群体间、语言间、文化间的问题框架,构成多元的问题意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隋岩教授关于研究的问题意识谈了四点理解:一是问题意识不能止于问题表层的归纳总结,而是要寻找问题背后的学理性、规律性;二、新问题写不好一样不是好文章,铁树开新花,旧问题却可以写出新意;三、同类问题可以再做,但要有不同的视角,比如可以引入其他学科视角或与其他学科相嫁接;四、常识问题往往是反映生活本质的问题,学术研究不能只顾追求时髦而忽略常识和本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雯教授讲到,新闻学研究应用性较强应重视在新闻工作和媒体实践中发现问题。而确定具体的选题时,还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可行性,如研究者是否掌握了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得到外部条件支持比如接触到相关媒体和专业人员,接触到最重要的当事人获得需要的数据等。还有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时间保障等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分论坛:共话新闻传播问题意识

下午,三个分论坛依次进行,来自多所新闻院校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为与会者打造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学术对话空间。

分论坛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知识图谱

论坛一的主题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知识图谱,报告人分别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周茂君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邸铭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讲师王芳菲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江蒙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刘冉冉王睿路

该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邓绍根教授主持,评议人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

张毓强教授在总结时谈到,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我们才会去研究。以研究学者之间的合作问题为例,我们应该关注学者之间合作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大家是这样一种合作状态,与其他领域相比,这个领域的合作形态是不是有差异性、有独特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合作研究的目的,这些思考的背后需要有大量文献支持,要把它提炼成概念性的问题才能对学术有所贡献。

分论坛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报告人分别是: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高海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杜恺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汪苑菁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网络新媒体专业讲师韩秀

该分论坛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常江教授主持,评议人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

朱春阳教授对四篇文章逐一进行点评,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了每篇文章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要敢于对既有的理论、争议做出回应,而不是对既有的研究结论当做思维睡眠的枕头。论文中文献综述的意义重大,如果文献综述做得好,就会发现问题然后做出回应,这就等于做出了学术贡献。

分论坛三:新闻传播学前沿研究方法

分论坛三的主题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报告人分别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晏青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博士后周书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讲师王超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李泓江

该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许向东教授主持,评议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李彪教授。

李彪教授在评议论文后进行了总结,他提出新的传播环境需要新东西。目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是传统意义上的、基于大众传播环境下产生的,所以拿以前的理论、方法解释现在的社群、情绪传播就会捉襟见肘,无法很好解决现在的问题。当前,我们所进行的传播学转型主要是学科主体性的问题,建立学科归属感就要保持主体性,但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理论视角来重构我们的学科。

此次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举办的暑期工作坊项目,旨在促进学术知识普惠,为新闻传播研究者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学术对话空间,共吸引了近五百多名师生在线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