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郑保卫教授应邀出席多哈联合国气候大会
作者: 时间:2012-12-02郑保卫教授应邀出席多哈联合国气候大会
并主持“公众参与,全民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边会
边会正式发布英文版调研报告
12月1日,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郑保卫教授在多哈国际会议中心中国角主持召开“公众参与,全民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边会。
此场边会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乐施会和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主办。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和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分别致辞。边会发布了英文版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
郑保卫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他希望通过此项调研报告英文版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举办地多哈的发布,能够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更希望诸位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就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关于如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的行动方面展开研讨,共同为推进全社会和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先生在致辞中说:“公众认知不但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低碳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对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也相当重要,因此感谢中国气候变化项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乐施会进行的这次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调查”。他表示,《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的发布,将会对政府决策过程产生影响,因为我们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实际行动。他希望项目中心能够继续关注和做好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认识的工作。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执行主任、乐施会政策倡导部传播经理王彬彬介绍了《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英文版报告的主要结论。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和“21世纪新前线”项目负责人、联合国全球契约政策顾问丹尼斯·帕姆兰对调研情况及其结论作了专家点评。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负责人安东尼教授、乐施会国际联会政策顾问Tim Gore、美国环保协会中国代表张建宇、中国绿创中心李莉娜作了专题发言。
来自美国、英国、瑞士、卡塔尔、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NCO人士、媒体记者共70余人参加了此场边会。项目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秘书李玉洁主持了边会。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致辞
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致辞
“公众参与,全民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边会1日在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中国角举行。图为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代表主办方致辞。中新社周锐 摄
乐施会政策倡导部传播经理王彬彬发布调研报告主要结论
邹骥副主任对报告结论进行点评
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负责人安东尼教授作专题发言
乐施会国际联会政策顾问Tim Gore作专题发言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代表张建宇作专题发言
中国绿创中心李莉娜作专题发言
项目中心副主任李玉洁主持边会
自左至右:张建宇、丹尼斯、安东尼、苏伟、郑保卫、 Jonathan Lynn(IPCC传播与媒体关系负责人)、王彬彬、李莉娜
中外听众
了解公众认知 推动公众参与
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生态文明
在多哈“公众参与,全民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边会上的致辞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保卫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乐施会和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四家主办单位,对各位朋友出席我们的边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场边会能够在中国角举行,首先我们要感谢中国代表团将我们的边会纳入代表团边会系列,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办会条件。同时,我们也特别感谢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先生能够在繁忙的谈判间隙抽空参加我们的边会,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促进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今天我们的边会有两项议题:一是发布《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的调研结论,二是探讨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战略。我想,实证调研和学术研讨这两部分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的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匮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整体上发展还很不平衡,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迫切。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问题需要各国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除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之外,也需要社会与公众的广泛参与。
可以说应对气候变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公众。一方面,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其出发点就是为了给全人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绿色和美丽,而低碳减排、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已经成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的一种共识,这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参与,一起行动。
另一方面,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落脚点也在于公众。这是因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政府的积极努力,也需要社会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各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的执行要落到实处,都须公众的积极参与,都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行动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等相关议题的认知状况,2012年7-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与香港乐施会共建的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实施了本次全国性调研,其主要内容是调查中国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度、气候变化影响认知度、气候变化应对认知度、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支持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执行度、以及气候传播效果评价等6方面的公众认知相关信息。
我们期待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对政府、媒体、NGO、企业和公众自身,准确了解中国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状况,更好地提升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促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世界上对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状况调查和气候传播策略研究还很少,从这一角度看,本次调研有着重要的探索和开拓意义。
本次调研活动是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继完成“后哥本哈根时代政府、媒体、NGO的角色及影响力研究”、“通往坎昆—后哥本哈根气候传播系列行动”与“贫穷、气候变化与公共传播倡导”等几个项目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项目,是在以往着重对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基础上的一次实证考察与社会推进。
我们的调研得到了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负责人安东尼教授的指导,明天我们还将同耶鲁大学在多哈联合举办边会,对中国和美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作比较研究,这将有助于我们从更开阔的视野研究如何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的认知水平,推进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
今后我们项目中心将在这方面继续作跟踪调查,并对调研内容进行细化研究,以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在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领域的调研工作,为促进和推动中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调研报告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举办地多哈的发布,能够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更希望诸位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就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关于如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的行动方面展开研讨,共同为推进全社会和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共同列为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且确定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建设“美丽世界”共同行动,共同努力!
2012年12月1日于多哈中国角
接受媒体采访
与发改委新闻办主任文步高合影
与IPCC传播与媒体关系负责人Jonathan Lynn先生合影
与耶鲁大学气候传播团队合影
与中美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