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气候传播正在中国“形成气候”——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
作者: 时间:2013-10-14人大新闻网: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气候传播正在中国“形成气候”
人大新闻网:2013年气侯传播国际会议举办中文专场 中国气侯传播项目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
10月12日,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世界气候传播领域首届大规模的专门性会议。来自联合国系统相关机构、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企业界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乐施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欧洲学院、联合国气候变化与环境主题工作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协办。
会议主办方代表、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项目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先生,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主任安东尼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新闻学界德高望重的方汉奇教授也出席开幕式。
郑保卫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是世界气候传播领域首届大规模的会议,我们主办这次会议的目的一是要为各国专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打造气候传播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和人际网络。二是要分析基本理论,探讨气候传播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建构思路。三是要研究政府媒体NGO公众企业等传播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传播策略和方法。
赵启正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改善气候环境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基础就是公众要参与,各国公众应当积极关注气候变化,也包括关注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协同行动,支持本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气候治理,积极承担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显而易见,提高本国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或告知国际社会本国政府应对国际气候变化正在采取的措施,在这其中充分和及时的传播是绝对需要的。因为任何一项气候变化的国际规范和协作计划的实施,都需要首先取得全球共识,只有经过全球的传播,才能提醒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告诉他们,“你们都是气候变化的利益攸关者,在地球上没有旁观者。”
苏伟司长在致辞中表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行动意识作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不断开拓宣传教育新领域,创新宣传教育新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国际会议,促进交流,加深理解,推动世界各国能够真正的行动起来,共同的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
安东尼教授表示,气候变化可能是我们全世界共同开展的一项最有利的协同行动,我们必须共同行动起来,否则的话我们都会承受它的痛苦。全球变化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富人还是穷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这是我们全部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所以我们需要从内部来考虑气候的变化,在每一个国家,在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个人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通过把这些挑战来进行内部化,可以看到这些机遇,可以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世界,对我们自己,对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下下一代。
冯惠玲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十分重视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履行高教育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社会科持续发展方面的特殊责任。学校于2012年4为正式确认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高等教育机构对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责任承诺宣言,成为中国第一批加入该宣言的三所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学校还充分利用环境、社会、法律、经济、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整合相关的研究力量,围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实现低碳发展和绿色经济等议题开展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包括气候变化议题在内的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冯惠玲校长指出,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传播这样一个途径。国际气候治理规范的普及,政府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宣传,民间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倡议的推广,还有国内气候变化应对经验的分享等等,都需要发挥媒体和传播的作用。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说,由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领衔开展的气候传播研究工作是重要而具有特殊意义的。
杜祥琬院士在发言中提出,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传播工作,既要让人们了解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务实的行动和负责任的态度,也要传播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传播建立合理的国际气侯制度的正确原则,传播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这样才能为气候风险的全球应对做出贡献。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分10个专场。第一天会议共有四个专场,分别由全级国际环境可持续发展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殷永元、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安东尼·莱斯维茨教授、乔治梅森大学气候传播中心主任爱德华·美巴克教授、联合国基金会科学政策顾问凯利·克雷德主持,共有16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最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迟福林,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荣誉院长、新华社原副社长、项目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马胜荣做了总结点评。迟福林作为改革发展研究专家从改革发展的宏观高度,谈了气候传播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型的关系,拓展了气候传播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马胜荣作为新闻实践家,谈到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聚焦功能、扩散功能和质疑功能来增强气候传播的效果。
会议第二天,共分气候变化的传播者、气候变化的传播渠道、气候传播案例演讲等六个专场,分别由马胜荣,气候新闻网络成员艾利克斯·科比,欧洲气候基金会能源战略中心主管汤姆·布鲁克斯,乔治梅森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赵晓泉,耶鲁气候传播项目助理主任丽萨·菲尔娜德兹和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副主任李玉洁主持,共有21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
会议最后由郑保卫教授和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主任安东尼·莱斯维茨教授分别做会议总结与展望。郑保卫教授表示,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内容丰富、研讨深入,使与会者感到很有收获。他在总结发言中概括了研讨会上大家得到进一步明确的10个认识:气候变化正在发生;气候变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个发展问题;气候变化需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的治理和应对离不开媒体与传播;气候传播要把握五大行为主体;气候传播的核心主体是公众;气候传播要掌握技巧注重效果;要让气候传播研究渐成气候;借助气候传播的纽带建立友谊加强联系开展合作。他希望这些认识能够成为与会者的共识,能够为以后的气候传播研究扫清认识上的一些障碍,能够为中国同国内外朋友加强联系,建立友谊,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安东尼• 莱斯维茨教授表示,希望大家把本次会议作为一个开始,集思广益,考虑下一步的行动。他表示,在面临新挑战时,我们需要逐步摸索和学习。这次会议带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我们期待接下去能够继续这一旅程。他同时宣布,第二届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将于2014年在美国举行。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执行主任、乐施会气候变化项目经理王彬彬担任两天会议的总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致辞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致辞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致辞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致辞
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主任安东尼教授致辞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致辞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执行主任、乐施会气候变化项目经理王彬彬主持会议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气候科学教授克里斯·来普利发表主旨演讲
乔治梅森大学气候传播中心主任爱德华·美巴克发表主旨演讲
斯坦福岛县伍兹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员苏珊娜·莫泽发表主旨演讲
新加波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博士后加戈迪士·泰克发表主旨演讲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教授苏美玲发表主旨演讲
墨西哥国立大学心理学院哈维尔·厄比纳·索里亚发表主旨演讲
BBC媒体行动研究经理谭·霍普斯发表主旨演讲
乔治梅森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赵晓泉发表主旨演讲
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与政治科学助理教授埃里克·尼斯比特发表主旨演讲
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系主任詹姆斯·迪厄林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总结演讲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发表总结演讲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发表主旨演讲
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执行主任凯利·瑞格发表主旨演讲
科罗拉多大学科学与科技政策中心助理教授麦斯威尔·博科夫发表主旨演讲
佩斯大学环境理解高级研究员安德鲁·拉夫金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日报驻欧盟首席记者付敬发表主旨演讲
人口媒体中心创始人、主席威廉·瑞尔森发表主旨演讲
欧洲气候基金会能源战略中心主管汤姆·布鲁克斯发表主旨演讲
联合国基金会科学政策顾问凯利·克雷德发表主旨演讲
比利时欧洲学院门镜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战略处处长田成川发表主旨演讲
莫斯科大学新闻学副主任欧奥葛·斯莫诺娃发表主旨演讲
《中外对话》编辑山姆·吉尔发表主旨演讲
气候新闻网络成员、前BBC环境记者艾利克斯·科比发表主旨演讲
耶鲁气候变化与媒体论坛编辑巴德·沃德发表主旨演讲
耶鲁气候传播项目助理主任丽萨·费尔南德兹主持会议
加拿大卫生署安全环境理事会气候变化与健康办公室高级政策顾问彼得·贝里发表主旨演讲
联合国环境署国家项目官员蒋南青发表主旨演讲
21世纪前沿创始人丹尼斯·帕姆林发表主旨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传播与信息顾问安德烈·克尔罗拉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司常务副司长李怒云发表主旨演讲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气候、能源与环境高级顾问杨富强发表主旨演讲
全极国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殷永元发表主旨演讲
民间环保人士、新乡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田桂荣发表演讲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