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En

学术活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坛在人民大学举办

作者: 时间:2018-05-31

5月26日,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和人大新闻学院联合主办,全国百余所新闻传播院校院长、学者与会,就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展开研讨。

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主持论坛


发言主题:《新闻教育改革四十年之我见》

发言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何梓华教授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奋力拼搏,新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闻传播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学术地位显著提高;新闻教育拥有了高层次、多种类的办学形式;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教材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实验室建设、专业学术团体发展、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何梓华教授


发言主题:《到了构筑中国新闻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时刻》

发言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教授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改革开放的标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我们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体系,应该拥有足够的自信。未来,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自觉肩负起构建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体系的历史责任,为新时代写下华章。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教授


发言主题:《谈谈业界对新闻教育的期望》

发言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

业界的实践发展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变”提供了启示。第一要充分认识UGC(用户生产内容)的重要性;第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记者编辑团队是内容生产最可靠的力量和应对传媒变革的重要基础;第三是要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潮流趋势,既要对行业自身发展保持高度敏感、顺势而为,又要谨慎前行、量力而为。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

发言主题:《亲历与思考:新闻教育改革发展40年》

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教授

新闻传播学科在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提升学术性、主流性、国际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新闻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目前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如何在未来继续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教授


发言主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罩护下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新闻学科》

发言人: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

新闻传播学科的“双一流”建设,要强调中国特色、符合自身国情,从被动到主动发展;要弄清历史方位、立足当代前沿,用新的眼光做出思考和判断。新闻传播教育应当逐步改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学科评价体系,让西方的理论和观点为我所用,将自身的评价体系建设得更快、更稳。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


发言主题:《新闻传播教育的不变与变》

发言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教授

面对技术对传统新闻行业的冲击,新闻教育也在迎接挑战。在当前的技术潮流中,新闻教育应该既保持热情,又保持冷静,还要始终坚持围绕人的培养,建构整个社会的新闻价值理念,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表达、沟通等能力。这些都属于新闻教育的基石,是新闻教育在求“变”当中必须坚守的“不变”之道。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教授


发言主题:《立足融合发展,思考教育创新》

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

互联网是当前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新闻传播学科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应当立足融合发展,思考教育创新如何回应国家发展,如何适应传播技术和传媒形态的格局变化,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植入教育研究、融入人才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新闻传播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

发言主题:《部校共建的抓手》

发言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研究员

对于未来职业记者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具有四项基本素质、文理兼备的两栖人才。四项基本素质,即批判的思维、沟通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表达的才能;文理兼备,指的是既要有人文关怀,也要有科学精神;两栖人才,指的是既要熟悉日常的现实生活,又要融合虚拟的网络世界。而这就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任务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研究员

发言主题:《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基本路径——“小步快走”》

发言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变革的基本路径可谓 “小步快走”。具体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强化互联网思维;第二是在坚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跨越学科、内部融合、优化课程,为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

发言主题:《互联网思维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发言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教授

在新闻传播学科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当摸索到自身的边界之后,就必须要探索边界之外的疆域。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尝试,无一不是在指向未来极有可能会触及的问题。事实上新闻传播学的自我定义,应当是人类交流和人类文明的探索者。当下,学科正处在蹒跚学步、从幼儿时期走向青少年的阶段,但总有一天会走出迷惘、来到成年时代。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教授

发言主题:《内容创业的现状、问题与人才培养》

发言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教授

传媒行业长期是“内容为王”的产业。现阶段,内容创业、内容付费、内容变现等问题深受关注,关于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新闻教育要格外重视,要禁忌内容变现过程中过度博取关注度和点击量的密集形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教授

发言主题:《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再出发》

发言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

技术的高速更新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当前我们得到的一个共识是——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再出发。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对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对数据的采集整合能力。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一定是开放式的培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

发言主题:《文工交叉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再思考》

发言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

在新闻传播学科领域,文工交叉融合不是一个标签,目的是培养具有融通思维的复合型传播人才。在具体的实践中,第一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第二要加强学生的技术知识;第三要提高学生传播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第四要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

发言主题:《融媒体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发言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教授

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可以比作一座塔的建设。塔尖建设是基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有思想、有责任感的应用型高层次传媒人才;强化塔腰,要特别强调贯通教师资源,实现学界和业界的资源融通;夯实塔基,则要强调教学实战化、研讨系列化的资源建构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教授


圆桌对谈


当天下午,分别以“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坚守与突破”、“新闻传播学术创新的方向与路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为主题的三个分论坛在人大新闻学院举行。

与会学者结合所在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案例,围绕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问题进行交流。其中谈到,移动互联网传播具有碎片化、即时化等特点,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身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闻传播学已经进入改革创新时期。

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重视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素质教育,重视新闻理想、职业伦理的养成;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搭建学科知识体系,重视新闻业务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探索翻转课堂、“课程群+工作坊”等创新模式的可能路径。

分论坛——“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坚守与突破”

分论坛——“新闻传播学术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分论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文/韩雪莹 王涵

图/傅磊 杨瑾 杨茂坤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