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郑保卫:试论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地位
作者: 时间:2003-03-25内容提要: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新闻事业的社会地位、政治使命、传播功能、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概括,是指导我国新闻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大局服务的思想指南。邓小平新闻思想在马克思新闻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主题,揭示时代本质,体现时代精神是历史上政治家和革命家斗争实践与理论创造的一个显著特征。
邓小平作为一代历史伟人,其伟大之处也正在于,他能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以其无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家的睿智与胆略,站在时代的前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按照人民的意愿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处在社会历史变动十字路口的中国社会主义巨轮继续引向胜利的航程,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及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20年改革与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的,“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而正是在对国内外形势进行新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邓小平新闻思想,同样是时代的产物,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新闻事业的社会地位、政治使命、传播功能、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概括,是指导我国新闻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大局服务的思想指南。邓小平新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时代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站在时代高度,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阐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新闻工作,强调新闻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反复强调包括新闻宣传在内的思想战线的工作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
1980年12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针对一段时间内,宣传工作中存在的“没有积极主动,理直气壮而又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严重缺点”,强调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善宣传工作,已经作为保证这次调整的顺利实现,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摆在全党同志面前。”
此前,这年10月,他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讲话中就已明确提出,“整个思想战线的工作都要加强。我们要把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提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最能代表和体现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新闻工作重要作用的论述,是他1980年1月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提出的“思想中心”说。他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邓小平同志在这一时期,连续几次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时代内涵。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通过揭批“四人帮”、真理标准讨论,全党在思想上达到了统一,全国开始出现了安定节的政治局面。经济上,经过努力,国民经济状况已经开展好转,各部门的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全国上下正在奋力实现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所形成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一时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党中央决定实施调整方针,以使经济走向正常、稳定的发展道路。
而要实施这种调整,首先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和舆论环境,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可是当时,“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流毒,特别是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的流毒,同一些怀疑社会主义、怀疑无产阶级专政、怀疑党的领导、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潮相结合,开始在一小部分人中间蔓延”,国内还存在一些政治上思想上的不安定因素。
在分析了当时的情势之后,邓小平指出:“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涉及面很广的调整工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集中领导和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如果不大力加强稳定社会政治秩序的工作和教育,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邓小平从全党和全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大局出发,向思想理论和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提出了“要大力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微粒,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的任务。他要求党的报刊要“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解释”,要真正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二、运用战略眼光,从党的根本性质与任务入手,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根本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而党性原则是党的所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共同遵循的原则。
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当毫无例外地自觉坚持党性原则,这是党历来所倡导的,也是党始终所强调的新闻工作的政治原则和宣传纪律。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新闻事业还要不要坚持、怎样才能坚持好党性原则,在此问题上,新闻界和社会上曾出现过一些思想混乱和模糊观点,对此,邓小平同志运用战略眼光从党的根本性质与任务入手,强调新闻工作必须好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国内出现了股否定和怀疑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一时间,在一些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年中出现了思想混乱。邓小平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和果敢勇气,提出了要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坚决主张。 在四项基本原则上,邓小平把坚持党的领导视为核心。他指出:“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从十月革命以来,更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
他之所以这样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既是从历史的经验出发,也是从党的性质出发。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他在讲述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时,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我们这个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力量,是无产阶级的、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有革命及的先进队伍。”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邓小平接着指出:“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60年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改变的。”
邓小平正是从党的性质出发,从党所承担的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任务出发,来论述党性原则的。邓小平同志关于党性原则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1.每个党员和干部应当自觉坚持和不断增强党性
共产党的性质及其组织原则决定了它的每个成员必须在政治上拥护党的纲领,思想上接受党的主张,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促进党的纲领和目标的实现。从这一点说,坚持党性原则是党对其每一个成员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中,在分析了思想战线一些人中存在的背离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方向,违反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的现象后提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他认为,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解决思想战线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才能保证思想战线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2.党报党刊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1980年1月,邓小平针对当时由于受“四人帮”流毒的影响,党内存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和在新情况下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思潮,以及一些报刊上的不负责任的进行宣传报道和开展新闻批评的现象,明确提出了“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他指出,开展批评也好,组织讨论也好,“要合乎党的原则,遵守党的决定。否则,如果人人自行其是,不在行动上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党就要涣散,就不可能统一,不可能有战斗力”。他这是从维护和保证党的统一和战斗力的角度来强调坚持党性原则问题。
3.党性原则内涵丰富,包括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等。
在对党性原则内容的认识上,邓小平有一个内涵丰富的解释。他指出,“党性也包括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等等”。按他的理解,完整的、真正的党性决不仅仅只是对党的决议、原则和纪律的简单的组织服从,它还包括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
强调党和群众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也是他关于党的观念中的一个鲜明观点。1956年,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有一段精采的论述:“同资产阶级的政党完全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的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
按邓小平的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应当是党性所必然涵盖的内容。除此以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也是党性不可缺少的内容,任何把党性同这些内容割裂和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80年代初,新闻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争论。当时,有人在强调民主和自由的问题时,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有人甚至借此以人民性来对抗党性。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并对这种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驳。
4.党组织要关心重视思想宣传工作,加强对思想宣传战线的领导
198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了整党的决定。会上,邓小平专门作了《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的迫切任务》的讲话,集中谈了关于整党和反对精神污染的问题。在讲话的最后,他强调,“要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他要求,“各级党委,首先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密切注视和深入研究思想战线的形势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改进这条战线的工作”。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邓小平在新形势下,针对党内思想战线和组织战线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党的领导和党性原则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其中的许多内容虽然是针对全党,或是思想战线的同志讲的,但却完全适用于新闻宣传工作,给全国新闻工作指出了目标和方向。
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依据,阐述新时期新闻事业的使命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革命的哲学,发展的哲学,共产党的使命就在于不断革新,不断发展,促进人类水向着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前进。邓小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前进,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制定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宏观目标、中国任务及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且以此为依据,阐明了党的新闻事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使命和工作任务。
1.宣传社会主义,倡导理想信念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通过揭批林彪、“四人帮”,进一步认清了他们反革命反人民的实质。但是,他们在十年“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完全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推行的是一条极“左”的路线,而这条极“左”路线,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灾难是那样的深重,这使得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对历史缺乏了解的年青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思想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向群众宣传好社会主义,帮助大家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认清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一定要驳倒“社会主义不如资本”的谬论,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要通过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光搞阶级斗争也斗不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消灭贫穷,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同时也认识到,社会主义有着美好前途,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无上光荣。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些正确认识,全国人民才团结一心,集中精力,投入到四化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2.宣传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党中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整个大局出发,要求宣传思想战线一定要把握大局,宣传好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他强调,中国的事情,“主要是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因此,他认为,全党和全国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新时期的一条基本路线。
邓小平主要是从宏观上阐述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意义,并据此向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总体的宣传目标和宣传任务。至于如何开展经济宣传,具体论述不多。这里特别值得一体的是,1984年9月,他给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虽然,现在人们对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在当时,将信息视为一种资源,并且突出强调其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需要知识和远见的。邓小平的题词,为新闻媒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指明了方向,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维护安定团结,弘扬文明进步
正如前面所述,为了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报刊、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的中心”的重要论断,这是邓小平新闻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他反复强调,新闻媒介一定要把“促进安定团结”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除此外,他还在十分注意将维护安定团结和弘扬文明进步结合起来,要求新闻媒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宣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979年,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提出,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讲清楚民主问题”。他一方面指出了过去在民主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强调要注意改进民主宣传,在宣传民主时,“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地宣传民主,促进民主的发展,他还指出要努力“创造民主的条件”;要注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利用报刊批评,实行群众监督。总之,他希望通过新闻宣传,能促进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4.促进和平发展,捍卫人类正义
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邓小平在指导国内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时,始终在关注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他以战略家的眼光,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重要论断,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我国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制定这些政策的核心思想有二:一是中国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二是中国应当充分利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和平环境来努力发展自己。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邓小平希望我国的新闻媒介,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工作,围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一外交政策搞好对外宣传和国际报道,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宣传策略上,他一方面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揭露西方大国煽动性宣传,另一方面,他提出要在世界上树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形象。他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他希望通过我们实事求是的报道和宣传,使全世界人民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同时也能认清霸权主义者的真实面目,真正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捍卫人类尊严与正义作出积极贡献。
邓小平不但为新闻宣传工作确定了明确的任务,而且还为搞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许多工作选择和工作方法,这就保证了我国新闻事业能更好地遵循党所确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的许多新闻观点同其政治、经济、外交、党建、文化等观点都有相协调、相补充、相一致的。有的新闻观点甚至就是其政治、经济、外交、党建、文化等观点的直接延伸,直接涵盖了这些观点。例如:政治上,他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新闻上,他就要求新闻媒介“积极主动、理直气壮而又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他提出要识大体,顾大局,新闻上,他就强调新闻、文化等意识形态工作者要“经常地、自觉地以大局为重”;经济上,他提出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闻上,他就要求新闻宣传要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要向群众宣传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外交上,他主张我国要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外交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要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这些都成为我国新闻媒介对外宣传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坚持党的组织原则,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新闻上,他就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开展批评和组织讨论要“合乎党的原则,遵守党的决定”;文化上,他主张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要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要讲求文化宣传的社会效益,要反对把精神产品商品化,要批判“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作为思想文化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界自然也要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指针和原则。
总之,邓小平把新闻事业作为宣传和实现党的纲领主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工作手段,他提出的一系列新闻观点是同他的整个思想路线和政策主张相协调、相一致的。邓小平新闻思想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邓小平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并将其理论原理和策略方法运用于自己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新闻领域,他同样忠实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并根据自己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具体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新闻工作实际需要的新闻理论观点。从总体看,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继承和融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新闻思想中的许多内容。如在有关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新闻批评、新闻文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论述中,邓小平同志都有许多同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新闻观点一脉相承的地方。同时,在继承和融合的基础上,他又充实了许多具有当亲时代特色的新的内容。
在邓小平新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有关“党报中心”说的论述。
“党报中心”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的一九重要观点,马、恩、列、斯等人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
马克思早在《莱茵报》时期就提出,报刊应当成为“德国人的政治见解的中心”。后来(1843年9月),他在共共同创办刊物问题给阿.卢格的信中又谈到,他希望他们即将出版的刊物(指《德法年鉴》)能“为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们寻找一个新的集合地点”。在马克思看来,革命报刊应该成为“独立思考的人们”的“集合地点”,这个“集合地点”正是人们思想归属之所在,在这个“集合地点”上应该竖立着一面召唤人们的思想“旗帜”。恩格斯也是赞成这种“中心”和“旗帜”说的,他后来就把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中央机关报称作“德国党的旗帜”,把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称作社会主义的“中心”。很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革命报刊看作是一面思想旗帜,看作是指导人们思想与行动的向导和中心。
列宁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党报是“思想中心”的概念,确立了“党报中心”说的观点。1905年9月,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的信》中,要求党的地方报刊要注意摘引中央机关报上的东西,“好让更多的群众知道中央机关报的名字,意识到中央机关报是自己的正式报纸,知道它是自己的思想中心,知道能够随时向它请教”。列宁把党报比作党的思想中心,强调了它在统一全党思想认识上的作用。
斯大林在为纪念《真理报》创刊10周年写的回忆文章中神话了列宁的“党报中心”所观点。他指出:“《真理报》在维护党性,争取建立群众性的工人政党的斗争中是个领导中心。它不仅仅是总结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合法工人组织方面的成就的报纸,也是把这些组织团结在党的地下根据地周围并把工人运动引向一定目标的组织中心。”斯大林的论述,强调了在革命年代,党报是党的“领导中心”和“组织中心”,在群众斗争中具有直接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关于党报工作的论述中也有使用“中心”一词的,1948年10月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提出,要使报纸起“中心一环”的作用。
邓小平1980年1月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提出的,“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是对马、恩、列、斯“党报中心”的说观点的继承,同时又融入了新的内容,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他是将报刊等新闻媒介放在整个思想战线上来看待其作为思想中心的作用的。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报刊虽然不同于战争年代,要直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但却依然具有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它可以将人民群众引导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引导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上来。
其次,他是从稳定国家大局的需要出发来论述党的报刊所具有的“思想中心”作用的。他提出,作为思想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第三,他是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方向的角度来论述党报的“思想中心”意义的。他认为,党报党刊有责任向人民讲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而把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和统一到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的正确方向上来。
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改革开放,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业,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此,在现阶段,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他反复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
邓小平“党报中心”说的内容既有别于列宁,也有别于斯大林,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环境和新任务的需要。
党报是“思想中心”这一观点是邓小平新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它是邓小平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重要例证。
三、邓小平新闻思想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运作规律、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晶。它适应了我国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代表和体现。
马克思、阿哥四、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都带有他们所处时代的印记和所在国家与民族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主要概括和表达的是社会主义诞生与发展初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的运作规律。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主要概括和避暑的是工人阶级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运作规律。显然,他们的新闻思想都带有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特色。
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领导党的新闻事业的长期过程中,通过认真总结运用党的报刊、通讯二、广播电台指导战争、指导根据地人民政权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以及发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颇具特点的新闻观点,形成了以毛泽东的新闻观点为主体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从而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并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新文学的发展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既有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新闻思想的继承,也有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他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些新闻观点本身就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组成部分。70年代末,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他在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指导新闻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新环境、新任务提出的一系列新闻观点适应了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具有明显的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特色。这些理论观点,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和作用,真正做好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
邓小平新闻和毛泽东新闻思想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都为我们建立适合我国新闻事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新闻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以其为基础,将逐步形成更加系统、科学和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