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宫贺等|边界融会:论医患共同体的主体—媒介—空间“兼性”
作者: 时间:2025-10-02摘要:本研究尝试以“兼性”这一中国本土阐释学概念为理论基点,提炼医患共同体建构中多元主体的动态互动模式。研究发现:在制度性张力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医疗场域的行动者通过三重“兼性”实践突破传统角色边界:主体维度呈现了患者志愿者与科研医师所共同具有的“转译者—协调者”的角色丛;媒介维度呈现了制度性知识与社群经验的共生系统;空间维度显示了物理诊疗场景与虚拟关系空间协同互构的“兼性”逻辑。这一“兼性”机制本质上是应对医疗资源结构性矛盾的适应性创新。理论层面,本研究将阐释学的意义解读范式引入健康传播领域,尝试回应健康传播的现代性困境:医患共同体既非契约型关系,亦非传统伦理共同体,探索了在地化实践孕育的“第三种可能”。实践层面,研究描绘出中国医患关系调适的独特路径:制度上,志愿者系统可作为分级诊疗的有机补充;技术上,混合媒介生态为优化医患沟通服务供给提供了系统路径;文化上,具身化传播实践为构建人文医院指出了可能方向。
作者信息:宫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
原文发表于《新闻大学》2025年第8期,仅代表作者本人学术观点。以上内容为文章节选,知网原文链接为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MC6Yyv5bykobtc5i5H9Y_elA7Rm78WPsVqvX270fOjRRr8AzF12XpyVyutk0iAL5F9GuqBDVBkRGQGtcrS1hZiYco8qYyBSGb539TcB-ac4v_-oAhrJ2CKIV5zfk36h42sTa_PBD_7wiO6X6DFsdHYQhD73BrMm3&uniplatform=NZK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