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潘文静|超越工具性:人工智能主体性对人机传播的多维影响
作者: 时间:2025-08-10摘要:文章通过构建人工智能(AI)主体性在人机传播中的理论框架,探索其对传播过程的多重影响。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人机传播理论中仅将AI视为中介的模式已不再适用。文章首先梳理了AI作为传播中介、对象和主体的理论发展脉络,其具备工具、机器和主体三重身份。在提出AI主体性概念的基础上,文章从来源能动性、语言主体性、具身性和嵌入性四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指出AI作为主体,在人机传播中的潜在作用。其次,文章分析了AI主体性对归因、自我呈现、印象形成与透明性等人机传播关键议题的影响,揭示了主体性感知如何影响人类在交互中的信任感、依赖度和责任归因。通过整合现有研究与理论模型,文章提出了一个适应AI主体性的人机传播理论框架,强调在人机传播研究中引入AI主体性的必要性,为未来探索AI与人类交互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文章认为,承认AI主体性有助于扩展人机传播理论的深度与广度,重新思考人类与AI的互动本质。
作者信息:潘文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编辑之友》2025年第7期,仅代表作者本人学术观点。以上内容为文章节选,知网原文链接为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TajfHsrud98bS1o0Ctk9xcKzXRgPqA9tdabpCcsj6nxqGBoCdExl7BAL7Zj93uP7Y-H-jZ49HlKVTKHOx_MA-J7uOWWATTUjRnwYCoj17n-J5Jp8_t-tVtwdNjTGiuIiurRCJnmvVLfN9ygjYh0GhcNl9TDWt9ey&uniplatform=NZK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