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23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 时间:2024-01-0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面对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的任务需求、新媒介技术的结构性变革、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明交往的新形势,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在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升级、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方面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构建并逐步完善了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新格局,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学术研究
2023年,中心研究团队以中心名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出版中英文新著(含译著)21本,在12个科研项目上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了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一)科研成果
中心研究团队成功发表多篇学术力作。其中,A、B类期刊论文58篇,其他CSSCI(含扩展版)、SSCI、SCI期刊论文52篇,中英文著作(含译著)21本。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情况(按作者姓氏排序)
序号 |
作者 |
论文题目 |
刊物 |
刊物级别 |
出版日期 |
1 |
蔡雯 |
主流媒体引领中国式新闻传播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
编辑之友(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A |
2023-01-05 |
2 |
蔡雯 |
初心与愿景:深化媒体融合及其研究的追问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11-05 |
3 |
蔡雯;汪惠怡 |
新闻传播中的情感:辨析与思考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于青年记者) |
C |
2023-06-25 |
4 |
蔡雯;汪惠怡 |
专业媒体重塑新闻真实的社会责任与实践策略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C |
2023-06-20 |
5 |
陈阳;李宛真;张喆喆 |
数字新闻消费与人机关系——一项关于阅读机器人新闻的在线实验 |
新闻记者 |
B |
2023-08-20 |
6 |
陈阳;刘睿睿 |
职业性别隔离的再生产与挑战:“货拉拉”女性货运司机的平台劳动研究 |
妇女研究论丛 |
C |
2023-11-15 |
7 |
陈阳;周子杰;俞蔚捷;许洪腾 |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闻论证结构研究——以Bert模型与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为例 |
当代传播 |
B |
2023-01-15 |
8 |
邓绍根;游丹怡 |
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
新华文摘(原载新闻界) |
A |
2023-08-05 |
9 |
樊勇 |
论《民法典》对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的优先保护 |
国际新闻界 |
B |
2023-05-15 |
10 |
樊勇 |
新闻侵害人格权责任认定中的利益衡量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A |
2023-01-16 |
11 |
高贵武;李政 |
新仪式·新民俗·新文化:总台春晚的形态创新与价值探索 |
电视研究 |
C |
2023-02-05 |
12 |
高贵武;丁慕涵 |
自拍及其背后的权力转移与文化意涵 |
编辑之友 |
B |
2023-04-05 |
13 |
Miaohong Huang;Eyun-Jung Ki;He Gong |
Linking Community OPR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During a Public Health Crisis: A Study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Shanghai, China |
Health Communication |
A |
2023-08-29 |
14 |
宫贺;刘子聪;熊慧;林一洲 |
我生病,丢了谁的面子?以“脸面”为路径的叙事分析与病耻感的转化机制. |
国际新闻界 |
B |
2023-07-15 |
15 |
何天平 |
可视化、沉浸化与游戏化:数字新闻美学的实践逻辑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C |
2023-01-25 |
16 |
何天平 |
从文本构造到界面连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新闻叙事的重塑 |
新闻界 |
C |
2023-06-13 |
17 |
何天平 |
科技创新赋能影视发展 |
光明日报 |
A |
2023-05-31 |
18 |
何天平;蒋贤成 |
以“教长辈看电视”之名:作为沟通情境的“观看”与新型客厅文化构建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08-05 |
19 |
何天平;李昊凯 |
品牌化、融合化、生态化:衍生节目开发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进路 |
电视研究 |
C |
2023-01-05 |
20 |
何天平;宋航 |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下产品思维的建构 |
中国编辑 |
C |
2023-11-20 |
21 |
黄河 |
网络谣言的智能化演变及治理 |
人民论坛 |
C |
2023-02-28 |
22 |
李彪 |
主流媒体深度融合与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进路. |
编辑之友 |
B |
2023-03-05 |
23 |
李彪;高琳轩 |
复杂现代性视角下中国数字空间治理的新特征 |
新闻大学 |
B |
2023-11-15 |
24 |
李彪;刘冠琦 |
新技术时代舆论研究与治理范式的重构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02-05 |
25 |
李沁 |
融合新闻学:“不可通约性”视阈下新闻传播学范式转变.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B |
2023-01-15 |
26 |
李沁;刘入豪;塔娜 |
叙事话语与权力网络的历史互构——美国对华奥运政治叙事体系的形成与演进(1993-2022)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A |
2023-09-25 |
27 |
林升栋;李芳 |
媒介化视域下在线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C |
2023-11-25 |
28 |
刘海龙;连晓东 |
新常人统治的来临:ChatGPT与传播研究 |
新闻记者 |
B |
2023-06-20 |
29 |
刘海龙;秦艺丹 |
在效果研究与批判理论之间:默顿与早期传播研究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C |
2023-04-20 |
30 |
刘海龙;秦艺丹 |
中层理论与传播学的知识生产:默顿的传播研究及其思想遗产 |
新闻记者 |
B |
2023-05-20 |
31 |
刘小燕;李静 |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政策变迁及其逻辑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A |
2023-03-25 |
32 |
刘小燕;李静 |
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叙事的对话性与主体间性 |
当代传播 |
B |
2023-01-15 |
33 |
卢家银 |
同意原则在网络个人信息处理中的适用研究——《民法典》第1035条释评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C |
2023-12-28 |
34 |
栾轶玫 |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内核与传播话语 |
编辑之友 |
B |
2023-01-05 |
35 |
栾轶玫 |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时代维度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C |
2023-02-16 |
36 |
栾轶玫 |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呈现维度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C |
2023-08-31 |
37 |
Piper Liping Liu;Lianshan Zhang;Xiaofen Ma;Xinshu Zhao |
Communication matters: The role of 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 in improving old adults’ health competence and health outcomes |
Health Communication |
A |
2023-01-10 |
38 |
潘曙雅;祝宇欢;谢乐滋 |
中老年人对虚假短视频的识别判断路径分析 |
国际新闻界 |
B |
2023-02-15 |
39 |
彭兰 |
人与机器,互为尺度 |
当代传播 |
B |
2023-01-15 |
40 |
彭兰 |
原点再思: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及人-媒介-内容关系 |
当代传播 |
B |
2023-01-15 |
41 |
彭兰 |
视频号的激活与突破:强社交平台的视频化之路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03-05 |
42 |
彭兰 |
人机传播与交流的未来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A |
2023-02-05 |
43 |
彭兰 |
AIGC与智能时代的新生存特征 |
南京社会科学 |
C |
2023-05-15 |
44 |
彭兰 |
从ChatGPT透视智能传播与人机关系的全景及前景 |
新闻大学 |
B |
2023-04-15 |
45 |
彭兰 |
纽带、陪伴与重塑:家庭中的新媒介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08-05 |
46 |
彭兰 |
数字化与数据化:数字时代生存的一体两面 |
人民论坛 |
C |
2023-09-15 |
47 |
彭兰 |
新“个人门户”与智能平台:智能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可能走向 |
新闻界 |
C |
2023-09-22 |
48 |
彭兰 |
智能机器的多重媒介意涵及其影响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C |
2023-09-26 |
49 |
彭兰 |
智能生成内容如何影响人的认知与创造? |
编辑之友 |
B |
2023-11-05 |
50 |
彭兰 |
智能传播中的伦理关切 |
中国编辑 |
C |
2023-09-28 |
51 |
宋健林 |
全媒体时代成就报道的新特点 |
中国记者 |
C |
2023-01-15 |
52 |
宋健林 |
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构机制 |
北京社会科学 |
C |
2023-02-16 |
53 |
宋健林 |
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中国化建构机制(1941-1945) |
学习与实践 |
C |
2023-11-15 |
54 |
Jianlin Song;Qing Archer Zhang;James Paul Gee |
Thematic Abstraction at Work in the World: A Case Study from China with Global Implications |
NARRATIVE |
B |
2023-10-04 |
55 |
苏涛;彭兰 |
人的价值与自主性:智能传播时代的人类关切——2022年新媒体研究述评 |
国际新闻界 |
B |
2023-01-15 |
56 |
孙利军;高金萍 |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传播范式与实践取径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C |
2023-07-27 |
57 |
孙利军;高金萍 |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视域下的国际传播人才“三观”研究 |
当代传播 |
B |
2023-09-15 |
58 |
塔娜;林聪 |
点击搜索之前:针对搜索引擎自动补全算法偏见的实证研究 |
国际新闻界 |
B |
2023-08-15 |
59 |
塔娜;林聪;赵倩誉;陈昱希 |
性别化的“赛博格”想象——基于科幻电影赛博格角色性别呈现的多维表征分析 |
新闻大学 |
B |
2023-12-15 |
60 |
唐铮;林子璐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闻业:赋能、风险与前瞻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11-05 |
61 |
王斌;黄婧 |
情境化策略:新闻回避的实践形态、媒介动因与生成机制 |
当代传播 |
B |
2023-03-15 |
62 |
王斌;田自豪 |
作为情感产品的新闻:生成逻辑、发展条件与迭代过程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06-05 |
63 |
王斌;吴倩 |
新闻算法生态治理:价值导向、核心机制与体系建设 |
南京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A |
2023-09-15 |
64 |
王斌;张雪 |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时代内涵、实践逻辑与价值旨归 |
编辑之友 |
B |
2023-11-05 |
65 |
王斌;张雪 |
用户评论会影响新闻选择吗?——一项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考察 |
新闻记者 |
B |
2023-03-20 |
66 |
王润泽 |
中国新闻事业“人民性”的话语起源与实践逻辑 |
编辑之友 |
B |
2023-05-05 |
67 |
王润泽;常峥 |
新闻学元问题的实践转向与价值重构 |
中国编辑 |
C |
2023-02-20 |
68 |
王润泽;王汉威 |
自主体系与创新变革: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的新时代十年 |
科技与出版 |
C |
2023-11-21 |
69 |
王润泽;赵泽瑄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03-05 |
70 |
翁昌寿 |
人工智能与人类创意:AIGC创新扩散中出版上市公司采纳实践与布局——基于出版上市公司2023半年度报告及2022年度报告的分析 |
中国出版 |
C |
2023-09-16 |
71 |
翁昌寿 |
世代转换视角下的“年轻态”阅读转型与融合出版 |
出版发行研究 |
C |
2023-08-15 |
72 |
许向东 |
技术赋能下的新媒体传播:优势、问题与对策 |
中国编辑 |
C |
2023-06-16 |
73 |
许向东;吴洁 |
开放、包容与连接:主流媒体优化舆论引导力的新理念、新路径 |
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闻爱好者》 |
C |
2023-01-20 |
74 |
许颖;金圣钧;蒋贤成 |
节日的“相遇”: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身份的调适与赋魅——以多国孔子学院节日文化实践为例 |
国际新闻界 |
B |
2023-05-15 |
75 |
闫岩;黄三笑;葛宪麟;曾静;郭可树;张芯渝 |
微信群刷屏:公开敞视下的多人关系建设 |
新闻记者 |
B |
2023-12-20 |
76 |
杨保军 |
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立场与基本目标 |
编辑之友 |
B |
2023-01-05 |
77 |
杨保军 |
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之“概念体系”的建构 |
新闻界 |
C |
2023-05-23 |
78 |
杨保军 |
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 |
当代传播 |
B |
2023-01-15 |
79 |
杨保军 |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问题来源”渠道及其基本关系 |
中州学刊 |
C |
2023-06-15 |
80 |
杨保军 |
当代中国新闻的“事实观念” |
编辑之友 |
B |
2023-07-05 |
81 |
杨保军 |
中国新闻:当代中国新闻学“问题体系”的关键对象 |
社会科学战线 |
C |
2023-10-01 |
82 |
杨保军 |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标识概念”:实质特征与地位作用 |
编辑之友 |
B |
2023-12-05 |
83 |
杨保军;刘泽溪 |
论介质视野中的新闻真实 |
当代传播 |
B |
2023-05-15 |
84 |
杨保军;叶倩茹 |
作为实践观念的当代中国新闻“时间观” |
当代传播 |
B |
2023-11-15 |
85 |
杨保军;余跃洪 |
论新闻“关系价值”的实现 |
新闻与写作 |
C |
2023-11-05 |
86 |
杨奇光 |
平台方与出版商:数字视听产业的平台化实践与生态治理 |
编辑之友 |
B |
2023-01-05 |
87 |
杨奇光 |
从参与到众包:数字新闻业的开放生产机制与理念衍替 |
新闻界 |
C |
2023-12-07 |
88 |
杨奇光 |
技术可供性视域下的数字新闻实践及其边界重思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C |
2023-05-17 |
89 |
杨奇光;苏娟 |
容积捕获:数字新闻的立体景观、六度自由与索麻困境 |
新闻记者 |
B |
2023-05-20 |
90 |
张辉锋;李淼 |
短视频平台产业市场结构特征及治理理念创新 |
当代传播 |
B |
2023-05-15 |
91 |
Chuqing Dong;Wenlin Liu;Yafei Zhang |
Leveraging moral foundations for corporate social advocacy combating anti-Asian racism: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C |
2023-01-27 |
92 |
Chuqing Dong;Yafei Zhang;Song Ao |
How to Engage Employees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xplor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munication Effects Through the Reasoned Action Approach |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
A- |
2023-03-10 |
93 |
Lei Guo;Yiyan Zhang |
Information flows from local to national: Evidence from 21 major US cities |
JOURNALISM |
A- |
2023-01-17 |
94 |
Shuguang Zhao;Jue Zhou;Ting Wang |
Attentive immobility: Investigating the emotional-cognitive mechanism underlying conspiracy mentality and Covid-19 preventive behaviors |
PloS one |
B |
2023-11-16 |
95 |
Shuguang Zhao;Yiming Liu |
From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social influence: video games in Chinese newspaper coverage, 2010-2020 |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C |
2022-08-17 |
96 |
赵永华;窦书棋;赵家琦 |
观念政治下的网络战: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战的观念更迭与范式转换 |
当代传播 |
B |
2023-09-15 |
97 |
赵永华;毛雪;窦书棋 |
媒体国际合作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成功路径——基于20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
全球传媒学刊 2023(10) |
C |
2023-08-15 |
98 |
赵永华;赵家琦 |
强化数字叙事能力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
新闻战线 |
C |
2023-10-25 |
99 |
赵云泽;曾雷霄 |
“网感”:网络时代下媒介内容价值要素分析 |
当代传播 |
B |
2023-11-15 |
100 |
钟新;金圣钧 |
网红城市的视觉复制与图像化生产——基于图像色彩的计算视觉分析 |
编辑之友 |
B |
2023-02-05 |
101 |
周蔚华 |
中国式出版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本质特征与动力机制 |
编辑之友(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A |
2023-01-05 |
102 |
周蔚华 |
人才培养视角下我国出版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哲学思考 |
科技与出版 |
C |
2023-01-17 |
103 |
周蔚华;熊小明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学术出版:回顾与展望 |
现代出版 |
C |
2023-09-20 |
104 |
周蔚华;熊小明 |
深化跨界合作 推进内涵建设——2022年主题出版回顾与未来展望 |
出版发行研究 |
C |
2023-04-15 |
105 |
周蔚华;张艳彬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管理体制建构探析 |
当代中国史研究 |
B |
2023-11-25 |
106 |
周蔚华;张艳彬 |
出版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视角 |
中国编辑 |
C |
2023-07-20 |
107 |
周蔚华;邹韵婕 |
非理性思维在出版活动中的创新价值 |
现代出版 |
C |
2023-05-20 |
108 |
周蔚华;邹韵婕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历程、内容特色和现实启示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
B |
2023-07-15 |
109 |
周勇 |
从元问题出发: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进路 |
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A |
2023-01-20 |
110 |
周勇;周梦雪 |
被异化的“原生态”:对视听传播真实性问题的历史考察与再反思 |
国际新闻界 |
B |
2023-11-15 |
著作出版情况(按出版时间排序)
序号 |
类型 |
作者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1 |
专著 |
张辉锋 |
传媒经济学(第四版)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2023-01-01 |
2 |
教材 |
宫贺 |
战略传播:社交媒介时代的共创、共享与共赢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23-01-01 |
3 |
专著 |
王亦高 |
跨文化传播:赫拉克勒斯神话品析 |
中译出版社 |
2023-02-01 |
4 |
专著 |
方洁;葛书润;邓海滢;惠一蘅等 |
把数据作为方法:数据叙事的理论与实践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3-03-01 |
5 |
专著 |
高贵武 |
盛名之上: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媒体声誉管理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2023-03-01 |
6 |
教材 |
周蔚华 |
媒介经营与管理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3-03-01 |
7 |
教材 |
周蔚华;徐发波 |
网络舆情概论(第2版)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3-04-01 |
8 |
专著 |
杨奇光 |
历史上的“新媒体”:电子媒介影响下的近代中国新闻业 |
人民出版社 |
2023-04-01 |
9 |
专著 |
何天平 |
中国电视文化史(1978-2018)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3-04-01 |
10 |
专著 |
黄河等 |
未来的品牌:“双碳”战略下的品牌建设之道 |
人民出版社 |
2023-05-01 |
11 |
专著 |
李彪 |
互联网平台治理:理论、路径与趋势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2023-06-01 |
12 |
教材 |
杨保军 |
新闻理论教程(第5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3-06-01 |
13 |
教材 |
彭兰 |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3-06-01 |
14 |
教材 |
彭兰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3-09-15 |
15 |
教材 |
王斌 |
互联网新闻学:基本范畴与中国情境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3-09-01 |
16 |
专著 |
何天平 |
1980年代の中国テレビ文化に関する研究 |
親可社(日本) |
2023-09-15 |
17 |
专著 |
郑保卫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 |
人民出版社 |
2023-10-01 |
18 |
专著 |
邓绍根;吴瑕 |
學術與時代:燕京大學新聞學系畢業論文研究 |
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 |
2023-10-01 |
19 |
专著 |
彭兰 |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23-10-01 |
20 |
白皮书或发展报告 |
张志安;卢家银 |
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23)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3-10-01 |
21 |
教材 |
刘东 |
AI写作指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3-11-01 |
综观中心研究团队本年度发表的论文及著作,以下三个鲜明特色贯穿始终: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继续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中心继续立足本土实践,不断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充分挖掘新闻理论研究深度,夯实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知识体系根基。杨保军教授撰写的《当代中国新闻的“事实观念”》《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之“概念体系”的建构》等系列论文、王润泽教授撰写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等系列论文、王斌教授撰写的《互联网新闻学:基本范畴与中国情境》等教材,从不同角度阐释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概念、框架和构建路径;周蔚华教授撰写的《中国式出版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本质特征与动力机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历程、内容特色和现实启示》等系列论文,则聚焦出版行业,从学界角度总结中国现代化出版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积极厘清新闻传播理论与技术革命的复杂关联,探索新技术发展背景下未来新闻传播学发展逻辑、学理目标和实践路径。技术变革深度影响了新闻传播生态,也改变了媒介结构与人机关系。本年度,中心研究团队紧扣智能时代的深度媒介化社会的时代背景,探究算法技术影响下的媒介意涵、伦理关切和舆论治理等问题,取得的成果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陈阳教授撰写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新闻论证结构研究——以Bert模型与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为例》《数字新闻消费与人机关系——一项关于阅读机器人新闻的在线实验》、李彪教授撰写的《互联网平台治理:理论、路径与趋势》《复杂现代性视角下中国数字空间治理的新特征》、彭兰教授撰写的《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从ChatGPT透视智能传播与人机关系的全景及前景》均是这方面的代表。
重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和跨文化传播能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孙利军教授撰写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传播范式与实践取径》从媒介环境、价值理念、传播渠道、叙事方式和话语策略等维度出发,探索新形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传播范式,为全球治理和国际文化合作提供新的方案。许颖教授撰写的《节日的“相遇”: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身份的调适与赋魅——以多国孔子学院节日文化实践为例》从文化交流角度,对中外文明互鉴中的文化身份和传播效果展开探讨。中心研究团队勇担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时代使命,探索传播中国声音的新路径、新方法。
(二)科研项目
中心研究团队12项获得教育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等单位资助的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科研项目情况统计表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进展 |
资助来源 |
1 |
蔡雯 |
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 |
立项 |
教育部 |
2 |
甘险峰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传媒治理研究 |
立项 |
教育部 |
3 |
倪延年 |
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发展与国家治理研究 |
立项 |
教育部 |
4 |
杨保军 |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
立项 |
教育部 |
5 |
张辉锋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舆论生态及其治理研究 |
立项 |
教育部 |
6 |
周勇 |
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范畴与理论脉络研究 |
立项 |
教育部 |
7 |
宫贺 |
集体效能路径下社区传播与对话机制研究 |
立项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8 |
宋健林 |
党报理论中国化:中国共产党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延安经验 |
立项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9 |
曾持 |
现代化视阈下中国近代舆论观的生成与转型研究 |
立项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10 |
周勇 |
中国新闻奖评奖研究(长江韬奋奖) |
立项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11 |
闫岩 |
建国以来重特大事故的传播机制演进研究 |
结项 |
教育部 |
12 |
宫贺 |
“健康中国”命题下的社交媒介卷入与对话信任研究 |
结项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科研项目立项后,中心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专项调研等方式,切实可行、多方协作、成效显著地推进科研项目进展。2023年,中心召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变局中的新闻传播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启动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共商课题执行计划;与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合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就在研项目与新闻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先后赴珠海传媒集团、澳门日报社、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调研,就在研项目及涉及的实践问题展开研讨。
由上表可见,本年度中心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坚持以国家基本发展战略需要为主攻方向,具体围绕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深入推进新闻传播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蔡雯教授承担的《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项目,将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阐述其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功能、价值和媒体建设策略;甘险峰教授承担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传媒治理研究》项目,考察当前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社会中,我国传媒治理的基本特征、国家与传媒在治理权责边界确立等问题,探索实现国家利益、传媒发展与公众权益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有效路径。
第二,继续探索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新闻实践经验为理论建构的起点,推动新闻理论范式转换和知识体系的整体创新。杨保军教授承担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和周勇教授承担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范畴与理论脉络研究》均为此类代表。
第三,重视国内舆论生态发展和有效对话机制的建立。宫贺副教授承担的《“健康中国”命题下的社交媒介卷入与对话信任研究》,从社会意义和健康叙事角度,探索社交媒体情境中健康传播研究框架,取得相当的成果,顺利结项;闫岩教授承担的《建国以来重特大事故的传播机制演进研究》对建国以来重特大事件的媒体框架构建和传播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未来相关传播机制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曾持老师承担的《现代化视阈下中国近代舆论观的生成与转型研究》,通过研究舆论与现代化的关系,洞察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
二、社会影响
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中心继续发挥智库作用,将研究工作与国家和人民需求在更高的平台上结合起来,促进新闻传播学领域政策相关性知识的生产与转化。
中心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根基,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积极为国家发展重大决策做出具有科学支撑的智库研究成果。其中,卢家银教授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得批示及采纳,李彪教授的专报获得2023年十佳专报。中心栾轶玫教授、邓绍根教授、许向东教授、林升栋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多篇文章;韩晓宁教授、周勇教授、卢家银教授、何天平老师分别在《每日经济新闻》《光明日报》和《法制日报》发表文章。
与此同时,中心致力于学术交流与传播,2023年诚邀国内外知名学者访问中心、开展学术交流,共计组织召开中国新闻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2023年计算社会科学暑期学校(SICSS-Beijing 2023)、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新时代国企形象建设沙龙、首期“是知”博士生学术沙龙、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深研会、明新讲坛、明新学术沙龙等30余次会议,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青年学者踊跃参与。此外,中心研究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线上线下共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百余场,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论坛、第二届中国数字新闻学年会、国际传播学会第73届年会(ICA Annual Convention)、中国大学智库论坛2023年年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声,取得了较好的学术反响。
身处智能传播时代,面对平台媒体的不断崛起与优化建设,中心持续强化网络平台运营工作,日常化不定期滚动更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外传播账号信息,搭建了新闻传播学知识系统对外传播的重要阵地。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增至2929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保持每周1-2条的更新频率。
此外,中心继续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多位研究员获国内外教育、教学、科研等重要奖项。中心闫岩教授获《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21—2022 年度优秀青年学人,胡百精教授、周勇教授、张辉锋教授、李彪教授、王润泽教授、韩晓宁教授、刘海龙教授、高贵武教授、许向东教授、王树良教授的教学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周蔚华教授的论文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出版科研论文奖,王润泽教授、束开荣老师的论文获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
三、人才培养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工作。2023年,中心周晓辉老师获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称号;殷强教授负责的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刘海龙教授负责、王亦高副教授和董晨宇老师参与的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韩晓宁教授的作品获得第二届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
本年度,中心在读硕博研究生中有110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34篇(含合作作品),1位同学在第十五届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2023)中获得特等奖。项目申报方面,6名研究生成功获批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此外,2020级贾翔旭、张心怡、陈奕菲,2021级阙子昂、刘鸿睿,2022级任盈莹、邓姝泰获2023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21级王曦,2022级孙纪开、吴晓炜获2023年硕士生国家奖学金;2020级金圣钧、2021级吴洁、2022级姜泽玮获2023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读硕博学生CSSCI(含扩展版)论文发表情况(按发表时间排序)
序号 |
作者 |
题名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1 |
闫岩;黄三笑;葛宪麟;曾静;郭可树;张芯渝 |
微信群刷屏:公开敞视下的多人关系建设 |
新闻记者 |
2023-12-20 |
2 |
周梦雪;周勇 |
智慧化全媒体与智能化媒介新生态:互联网视听行业实践史考察(2018-2022) |
新闻春秋 |
2023-12-15 |
3 |
王青;郑保卫 |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
国际新闻界 |
2023-12-15 |
4 |
刘洋;王润泽 |
无声的译者:重访中日新闻交流史上的古城贞吉 |
新闻界 |
2023-12-13 |
5 |
陈宇恒 |
媒介化孝行:家庭摄像头如何影响远程代际关系 |
青年研究 |
2023-11-30 |
6 |
林升栋;李芳 |
媒介化视域下在线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23-11-30 |
7 |
王润泽;王汉威 |
自主体系与创新变革: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的新时代十年 |
科技与出版 |
2023-11-21 |
8 |
李彪;高琳轩 |
复杂现代性视角下中国数字空间治理的新特征 |
新闻大学 |
2023-11-15 |
9 |
杨保军;叶倩茹 |
作为实践观念的当代中国新闻“时间观” |
当代传播 |
2023-11-15 |
10 |
赵云泽;曾雷霄 |
网感”:网络时代下媒介内容价值要素分析 |
当代传播 |
2023-11-15 |
11 |
张微;彭兰 |
政策主导、建构日常与回归本土:乡村互联网技术实践的三重路径 |
传媒观察 |
2023-11-15 |
12 |
杨保军;余跃洪 |
论新闻“关系价值”的实现 |
新闻与写作 |
2023-11-05 |
13 |
王斌;张雪 |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时代内涵、实践逻辑与价值旨归 |
编辑之友 |
2023-11-05 |
14 |
邹韵婕;韩晓宁 |
图书+短视频”:知识螺旋生产与传播实践研究 |
编辑之友 |
2023-11-05 |
15 |
米湘月 |
即凡而圣:人际交往视域下《吕氏乡约》的伦理操练、情境礼仪与调音 |
天府新论 |
2023-11-05 |
16 |
何天平;鄢雨然 |
受众接受视野下提升中国视听艺术国际传播效能的路径探析 |
中国电视 |
2023-11-01 |
17 |
赵永华;赵家琦 |
强化数字叙事能力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
新闻战线 |
2023-10-25 |
18 |
丁慕涵 |
智媒时代体育赛事转播竖屏转向研究——以央视频“竖屏看世界杯”为例 |
青年记者 |
2023-10-25 |
19 |
孙玮晟 |
《理解媒介》中Narcissus与Nemesis的翻译问题探讨 |
青年记者 |
2023-10-25 |
20 |
杜莉华;吴世文 |
退隐互联网:主动网络失联的演进、实践与论争 |
国际新闻界 |
2023-10-15 |
21 |
闫岩;尚佳;刘佳雯;费璠;牟娟;毛嘉琦;谢雨竹 |
“我给你看截图”:作为中区展演的语境移植研究 |
新闻大学 |
2023-10-15 |
22 |
张翎;周小普 |
AI绘画时代新闻插画的创新、困境及反思 |
青年记者 |
2023-10-10 |
23 |
朱思敏;彭兰 |
从融媒体到智媒体:智能技术驱动下的电视媒体生态演变 |
电视研究 |
2023-10-05 |
24 |
董晨宇;陈芊卉;许莹琪 |
做UP主:大学教师在社交媒体中的知识传播与边界调适 |
新闻与写作 |
2023-10-05 |
25 |
钟新;沈静 |
从视觉吸引到情感凝聚:国家形象视角下可爱传播策略分析——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例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
2023-09-30 |
26 |
匡文波;姜泽玮 |
变革与挑战: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新闻生产 |
新闻战线 |
2023-09-25 |
27 |
王斌;马菲 |
生产与消费:新闻空间性研究的基础面向 |
青年记者 |
2023-09-25 |
28 |
张树志 |
视觉文化时代短视频新闻的视觉叙事——基于荷赛数字叙事竞赛获奖作品的观察 |
青年记者 |
2023-09-25 |
29 |
李沁;刘入豪;塔娜 |
叙事话语与权力网络的历史互构——美国对华奥运政治叙事体系的形成与演进(1993-2022)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023-09-25 |
30 |
许向东;丁兆钰 |
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建构及其国际传播 |
对外传播 |
2023-09-22 |
31 |
许向东;丁兆钰 |
传感器新闻的实践创新与发展 |
新闻爱好者 |
2023-09-20 |
32 |
成倩 |
聚而不群:社交媒体时代青年“孤独社交”的现象透视与形成逻辑 |
当代青年研究 |
2023-09-20 |
33 |
钟新;金圣钧;宋思怡;萨达凯提·玉赛音 |
贡献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10周年核心话语的内涵变迁与国际传播 |
传媒观察 |
2023-09-15 |
34 |
赵永华;窦书棋;赵家琦 |
观念政治下的网络战: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战的观念更迭与范式转换 |
当代传播 |
2023-09-15 |
35 |
姜泽玮 |
人机交互中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智能音箱用户使用的实证研究 |
新闻界 |
2023-09-06 |
36 |
杨家明;景宜 |
媒介行为:认识“空间媒介”的“第三重进路”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023-08-25 |
37 |
成倩 |
AIGC时代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识问题探析 |
青年记者 |
2023-08-25 |
38 |
张微;彭兰 |
ChatGPT与人机交往的现实和未来 |
未来传播 |
2023-08-20 |
39 |
陈阳;李宛真;张喆喆 |
数字新闻消费与人机关系——一项关于阅读机器人新闻的在线实验. |
新闻记者 |
2023-08-20 |
40 |
景宜;晏青 |
主流媒体明星的报道议题和话语变迁——《人民日报》明星报道(1946-2018)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
新闻春秋 |
2023-08-15 |
41 |
张辉锋;景恬 |
基于消费者理性决策的电影消费需求评估方法研究 |
新闻大学 |
2023-08-15 |
42 |
赵永华;毛雪;窦书棋 |
媒体国际合作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成功路径——基于20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
全球传媒学刊 |
2023-08-15 |
43 |
赵永华;韦佳玥;窦书棋 |
.媒体合作与国际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共同建构——基于《这里是中国》与YouTube网评的互文性分析 |
新闻春秋 |
2023-08-15 |
44 |
何天平;蒋贤成 |
以“教长辈看电视”之名:作为沟通情境的“观看”与新型客厅文化构建 |
新闻与写作 |
2023-08-05 |
45 |
金圣钧;沈悦 |
中国网络游戏十年生态之变:观念转向、用户影响与趋势研判(2011—2021) |
青年记者 |
2023-07-25 |
46 |
蔡雯;伊俊铭 |
技术与加速:新闻时间的数字变革、风险与规避路径 |
青年记者 |
2023-07-25 |
47 |
汪惠怡 |
作为“隐喻”的新闻生态系统 |
青年记者 |
2023-07-25 |
48 |
匡文波;王舒琦 |
论人工智能在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对外传播中的应用 |
对外传播 |
2023-07-22 |
49 |
何天平;蒋贤成 |
数字全球在地化:平台时代影视产业国际传播趋势探研 |
对外传播 |
2023-07-22 |
50 |
周蔚华;张艳彬 |
出版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视角. |
中国编辑 |
2023-07-20 |
51 |
陈宇恒;魏志鹏 |
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 |
现代出版 |
2023-07-20 |
52 |
安若辰;许莹琪 |
缘分的媒介化:移动相亲中的选择实践与自主性协商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23-07-15 |
53 |
赵永华;赵家琦;Kalinina Natalia |
“人类命运共同体”俄文翻译与传播的话语实践研究 |
中国翻译 |
2023-07-15 |
54 |
周蔚华;邹韵婕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历程、内容特色和现实启示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
2023-07-15 |
55 |
刘洋;王润泽 |
联通五洲:清季海外政治报刊《清议报》发行网络研究(1898-1901) |
编辑之友 |
2023-07-05 |
56 |
何天平;王九灵 |
数实融合前景下视听艺术赋能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中国电视 |
2023-07-01 |
57 |
延婧;关岩岩 |
青年群体身份标签的话语表达探析——以“小镇做题家”为例 |
青年记者 |
2023-06-25 |
58 |
蔡雯;汪惠怡 |
新闻传播中的情感:辨析与思考 |
青年记者 |
2023-06-25 |
59 |
蔡雯;汪惠怡 |
专业媒体重塑新闻真实的社会责任与实践策略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3-06-20 |
60 |
路文廷;张林;牟怡 |
数字时代躺平文化的建构: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 |
新闻记者 |
2023-06-20 |
61 |
朱思敏 |
可沟通性的构建:无障碍电影的社会影响考察 |
残疾人研究 |
2023-06-20 |
62 |
何天平;蒋贤成 |
“共情”作为动力机制:国际传播视野下短视频新闻的语态变革与情感化策略. |
中国出版 |
2023-06-16 |
63 |
张雪;田自豪 |
流量的正常化:主流媒体新闻品味的层级性维系 |
国际新闻界 |
2023-06-15 |
64 |
景恬;高琳轩;张辉锋 |
To move closer or farther away: Active domestication and limited role of using digital media by the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in China |
New Media & Society |
2023-06-15 |
65 |
汪惠怡;蔡雯 |
连接媒体与用户:主流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的行动策略与难点——基于对三个央媒平台账号体系的考察 |
编辑之友 |
2023-06-05 |
66 |
金圣钧;李江梅;李宇皓;金楚浩 |
空间漫游与想象生产:在线影像中“网红城市”的媒介化建构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023-05-25 |
67 |
赵永华;赵家琦 |
概念·语篇·情景: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整体性逻辑 |
对外传播 |
2023-05-22 |
68 |
樊攀;杨保军 |
从“做新闻”到“做产品”:媒体融合中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边界扩张 |
中国编辑 |
2023-05-20 |
69 |
姜泽玮 |
网络分享时我们在害怕什么?——恐惧对分享回避的影响及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考察 |
新闻记者 |
2023-05-20 |
70 |
李彪;高琳轩 |
大数据背景下舆情治理的智能转向:现状、风险与对策 |
中国编辑 |
2023-05-20 |
71 |
杨奇光;苏娟 |
容积捕获:数字新闻的立体景观、六度自由与索麻困境. |
新闻记者 |
2023-05-20 |
72 |
刘海龙;秦艺丹 |
中层理论与传播学的知识生产:默顿的传播研究及其思想遗产 |
新闻记者 |
2023-05-20 |
73 |
周蔚华;邹韵婕 |
非理性思维在出版活动中的创新价值 |
现代出版 |
2023-05-20 |
74 |
赵云泽;薛婷予 |
多重突发事件下的群体恐慌情绪传播与风险治理 |
苏州大学学报 |
2023-05-20 |
75 |
杨保军;刘泽溪 |
论介质视野中的新闻真实 |
当代传播 |
2023-05-15 |
76 |
蔡雯;韩逸伦 |
新闻业务智能化趋势及其应对 |
当代传播 |
2023-05-15 |
77 |
许颖;金圣钧;蒋贤成 |
节日的“相遇”: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身份的调适与赋魅——以多国孔子学院节日文化实践为例 |
国际新闻界 |
2023-05-15 |
78 |
景恬;郭慧玲;景宜;杨璇;张艳彬 |
基于EPPM理论的社交媒体使用与父母育儿焦虑的关系研究 |
新闻界 |
2023-05-15 |
79 |
匡文波;姜泽玮 |
智能监控社会的形塑过程与机制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05-12 |
80 |
杨奇光;王诗涵 |
数字时代国家叙事的话语创新与理论拓深——基于中国“脱贫攻坚”重大主题报道的考察 |
新闻与写作 |
2023-05-05 |
81 |
刘洁;刘蒙之 |
危机语境下中国出版职业社群的回应话语谱系及其结构性张力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05-01 |
82 |
赵家琦 |
公私情界:数字新闻的情感交往与规范重构 |
新闻界 |
2023-04-28 |
83 |
姜泽玮 |
功能局限、关系嬗变与本体反思:人机传播视域下ChatGPT的应用探讨 |
新疆社会科学 |
2023-04-27 |
84 |
丁依然 |
观看的正义?社交媒体监控对可见性权力的重构 |
新闻界 |
2023-04-25 |
85 |
董婷;钟新 |
全球公共产品视域下“中国天眼”FAST的国际传播转向 |
青年记者 |
2023-04-25 |
86 |
匡文波;张晓妍;匡岳 |
变局中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及其数字化路径分析 |
对外传播 |
2023-04-22 |
87 |
赵云泽;张玲 |
社交媒体中的数字情绪传播研究 |
新华文摘(原载当代传播) |
2023-04-20 |
88 |
刘海龙;秦艺丹 |
在效果研究与批判理论之间:默顿与早期传播研究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04-20 |
89 |
雷紫雯;刘战伟 |
“做自己的医生”:生育应用程序与女性备孕的自我追踪实践 |
新闻记者 |
2023-04-19 |
90 |
邓绍根;强若琳;刘欣欣 |
夯基·开拓·创新:新时代1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 |
传媒观察 |
2023-04-15 |
91 |
王曦;杨保军 |
媒介菜单:概念、源流与研究进路 |
传媒观察 |
2023-04-15 |
92 |
孙曌闻 |
以原著文本为基础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著 |
传媒观察 |
2023-04-15 |
93 |
余跃洪;芮必峰 |
建设性新闻与建设性舆论监督——三论“建设性新闻”与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
新闻春秋 |
2023-04-15 |
94 |
高贵武;丁慕涵 |
自拍及其背后的权力转移与文化意涵 |
编辑之友 |
2023-04-05 |
95 |
宋航;王怡溪 |
“晚安,陌生人”:社交媒体平台社会支持的重构与延伸——基于对微博“走饭”评论区留言的分析 |
新闻与写作 |
2023-04-05 |
96 |
邓绍根;游丹怡 |
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
新闻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2023-04-04 |
97 |
成倩 |
新时代国际传播内容创新与传播特色探析——以第32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获奖作品为例 |
传媒 |
2023-03-25 |
98 |
钟新;金圣钧. |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共同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核心叙事 |
对外传播 |
2023-03-22 |
99 |
钟新;蒋贤成 |
跨文化共情传播机制探新:基于孔子学院院长访谈的跨国比较研究. |
东岳论丛 |
2023-03-22 |
100 |
王斌;张雪 |
用户评论会影响新闻选择吗?——一项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考察 |
编辑之友 |
2023-03-20 |
101 |
陈思睿 |
论科技图书所建立的“科学传播圈层” |
中国编辑 |
2023-03-20 |
102 |
王斌;黄婧 |
情境化策略:新闻回避的实践形态、媒介动因与生成机制 |
当代传播 |
2023-03-15 |
103 |
王润泽;赵泽瑄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 |
新闻与写作 |
2023-03-05 |
104 |
丁慕涵 |
《一馔千年》“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路径 |
电视研究 |
2023-03-05 |
105 |
王宇 |
全媒体语境中文化传播和主持人实践的创新空间——《节气·长城》创作研讨会综述 |
电视研究 |
2023-03-05 |
106 |
许向东;林秋彤 |
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共情传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路径 |
对外传播 |
2023-02-22 |
107 |
王润泽;常峥 |
新闻学元问题的实践转向与价值重构 |
中国编辑 |
2023-02-20 |
108 |
邹韵婕;杨石华 |
守望童年:中国童书编辑的童年幻想主题分析 |
中国编辑 |
2023-02-20 |
109 |
潘曙雅;祝宇欢;谢乐滋 |
中老年人对虚假短视频的识别判断路径分析 |
国际新闻界 |
2023-02-15 |
110 |
李彪;景恬;高琳轩 |
主观社会支持与自尊勾连:中国视障群体数字媒介可及性与使用态度研究 |
新闻大学 |
2023-02-15 |
111 |
蔡雯;伊俊铭 |
从“常规”到“关系”:新闻加速研究的视角扩展与应用 |
新闻大学 |
2023-02-15 |
112 |
钟新;蒋贤成;沈静;王雅墨 |
从“媒体独白”迈向“全民共情”:中国国际传播10年研究的多元谱系与未来路径 |
传媒观察 |
2023-02-15 |
113 |
丁丽琼;邓绍根 |
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研究 |
新闻大学 |
2023-02-15 |
114 |
蒋贤成;钟新;金圣钧;陈婷 |
国际合作传播的共情路径:基于对中国—亚非媒体合作传播多元主体的调研 |
新闻春秋 |
2023-02-15 |
115 |
曹国东;刘越飞 |
从“情境”概念再出发:威廉·托马斯的传播思想探究 |
新闻春秋 |
2023-02-15 |
116 |
宋扬;洛志 |
论数据主义下的新闻价值异化 |
青年记者 |
2023-02-10 |
117 |
吴洁;许向东 |
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本主义新闻生产:实践境况与理论面向 |
编辑之友 |
2023-02-05 |
118 |
钟新;金圣钧 |
网红城市的视觉复制与图像化生产——基于图像色彩的计算视觉分析 |
编辑之友 |
2023-02-05 |
119 |
姜泽玮 |
智媒时代的听觉转向、听觉审美与听觉场景 |
青年记者 |
2023-01-25 |
120 |
胡百精;高涵 |
宋代言路建设的观念选择与制度安排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023-01-25 |
121 |
宋建武;张喆喆 |
媒介共享:人民性实现的新形态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023-01-25 |
122 |
董晨宇;许莹琪;丁依然 |
2022年西方传播学研究年度报告 |
新闻记者 |
2023-01-20 |
123 |
刘洁 |
行业的旋流:中国出版业阐释社群的危机话语建构 |
现代出版 |
2023-01-20 |
124 |
许向东;吴洁 |
开放、包容与连接:主流媒体优化舆论引导力的新理念、新路径 |
新闻爱好者 |
2023-01-20 |
125 |
程丽 |
出版企业进入“剧本杀”市场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路径 |
科技与出版 |
2023-01-17 |
126 |
徐辰烨;彭兰 |
从“人”到“赛博格”:技术物如何影响日常交往行为?——以耳机为例 |
新闻界 |
2023-01-16 |
127 |
刘小燕;李静 |
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叙事的对话性与主体间性 |
当代传播 |
2023-01-15 |
128 |
陈阳;周子杰;余蔚捷;许洪腾. |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闻论证结构研究——以Bert模型与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为例 |
当代传播 |
2023-01-15 |
129 |
邓绍根;曾林浩;李欢 |
立足中国、回应时代:2022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
国际新闻界 |
2023-01-15 |
130 |
曹书乐;刘思萌 |
“玩托邦”中的性别实践:中国女玩家如何看待游戏中的女性角色 |
新闻与写作 |
2023-01-05 |
131 |
陈思睿;詹琰 |
初探中国科技图书研究的历史维度 |
编辑之友 |
2023-01-05 |
132 |
刘战伟;刘蒙之 |
蹭Wi-Fi:一项差序共享媒介基础设施研究 |
新闻与写作 |
2023-01-05 |
133 |
何天平;李昊凯 |
品牌化、融合化、生态化:衍生节目开发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进路 |
电视研究 |
2023-01-05 |
134 |
文盈盈;刘泽溪 |
论乡镇青年电影形象的历时性变迁 |
电影文学 |
2023-01-01 |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项目公示(按立项时间排序)
序号 |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立项单位 |
立项时间 |
1 |
薛婷予 |
甲骨文“巫”“史”媒介功能分野与“道”“儒”传统的形成考察 |
中国人民大学 |
2023-01-17 |
2 |
伍馨云 |
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内现代卫生观念的扩散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 |
2023-01-17 |
3 |
郭萌萌 |
社交媒体影响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影响研究——基于河北省馆陶县南徐村乡25个村庄的实证调查 |
中国人民大学 |
2023-01-17 |
4 |
蒋贤成 |
跨文化传播语境中共情生成机制的实验研究:文化相似性的双重作用 |
中国人民大学 |
2023-01-17 |
5 |
李昊凯 |
“宣传下乡”与基层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介参与 |
中国人民大学 |
2023-01-17 |
6 |
徐辰烨 |
创造典型:“鱼塘风波”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党报角色 |
中国人民大学 |
2023-01-17 |
时间新故相推,实干接续发力。步入新征程,迈向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在把握大势、服务大局中找好坐标、找准定位,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永葆奋斗之心。继续扎根中国新闻活动和社会生活实际,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现代化治理的整体布局与具体领域中的作用,为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文化传承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贡献!